中國警告澳大利亞:政治短視可能造成經濟後果

本週,中國向澳大利亞發出了強烈信號:放棄雙邊關係中的不正確立場,不然的話,或將在貿易中導致不可預測的問題。澳大利亞反華路線得到美國的支持,美方利用其制約中國在亞洲的影響力。莫斯科大學國際關係系專家 阿列克謝·費寧科這樣認為。中美關係在惡化,意味著,中國與美國的盟國關係也將惡化。
Sputnik

澳大利亞外長:澳方認為中國的發展是重大機遇而非威脅
該信號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向堪培拉發出的。5月22日,中國外長王毅在阿根廷首都部長會晤期間與澳大利亞同行畢曉普見了面。後者任外長後,還未訪問過北京。很多觀察家認為,這與雙邊關係自去年變冷有關。王毅對畢曉普說道,堪培拉應摘下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有色眼鏡”,以便使和自己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回到正確軌道上。澳大利亞外長強調,不久前當地媒體有關中國的報道並不代表政府的觀點。

看來,畢曉普的聲明並不那麼令人信服。一些西方媒體強調王毅外長本次會晤時照片上的嚴峻臉色。他們認為,這體現的是中國對與澳大利亞現狀的評價。此外,部長在會晤後第二天再次向堪培拉發出了信號。《環球時報》對此進行了報道。強調指出,從年初開始,澳大利亞已多次向中國表示友好,試圖安慰雙邊關係,但並沒有結果。也許,中國需要對澳大利亞道別一段時間。

該報指出,澳大利亞總理今年沒有必要出訪中國,訪問可在幾年後成行。報紙建議從澳大利亞減少64.5億美元的進口額,讓其後背“出冷汗”。去年,澳大利亞對華出口額為764.5億美元。如果將進口縮減100億美元,那麼將出現大的震動。

專家:澳大利亞半年後將會嘗到反華苦果
與此同時,《環球時報》並不認為,對澳大利亞的經濟打壓會損害中國的貿易利益。比如,對中國來說,替代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比較複雜,但從美國進口葡萄酒和牛肉,替代澳大利亞的同類產品,還是比較容易的事情。

針對中國媒體報道,新加坡《海峽時報》指出,不久前,澳大利亞一大型葡萄酒企業在中國海關遭遇麻煩。這引起澳大利亞一些出口商的擔憂。要知道,他們的商業利益取決於能否進入中國市場。

澳大利亞商界將體驗與中國政治關係變冷的後果。專家阿列克謝·費寧科這樣指出,“商界當然想與中國發展關係,更廣泛地進入中國市場,但這裡存在戰略選擇問題。”

他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是美國1951年簽署的《澳新美安全條約》框架下的主要盟國。2010年,美國人對其進行了重啓。另一方面,克林頓執政時期,曾有過利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對抗中國的想法,且該想法推進順利。中國在澳大利亞大量投資,意圖消減澳大利亞對華盛頓的依賴。”

阿列克謝·費寧科對中國媒體建議舒緩與澳大利亞關係的想法進行了評論。他指出,“對中國來說將是嚴重的,因為澳大利亞有很多中國需購買的稀有金屬和鈾礦。中國人可以不買澳大利亞的葡萄酒,但沒有黃金、鈾、鎳和鈷,中國將很難應對。”

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澳大利亞出口和進口總額中,中國分別約佔1/3和1/5。澳大利亞儲蓄銀行行長菲利普·羅威(Philip Lowe)就政治對抗影響雙邊貿易問題指出,“澳大利亞遭遇的最大經濟風險是中國國內局勢出現某種問題。”法新社對其週三在悉尼的演講進行了報道。這位銀行家解釋說,中國國內債務的增長,對澳大利亞構成嚴重的經濟威脅。這個問題,首先是在中國國內公司和銀行間存在的。對外經方面,“壞賬”幾乎沒有甚麼影響。看來,這位銀行家只是對與華關係走衰這個可能的趨勢做提前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