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中國人更青睞電動汽車

彭博新能源財經報告資料顯示,中國六大城市電動汽車銷量佔總銷量40%。今天電動車在中國市場佔比為2%,是全球平均佔比的2倍還多。中國政府計劃到2025年讓新能源汽車佔比增至20%。
Sputnik

特斯拉在上海註冊了公司,接近在中國設立自家企業
對電動汽車有如此高的需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中國大城市獲得車牌號非常不易。例如,在北京是通過搖號獲得。完全有可能幾年都拿不到一個號。而在上海則是通過車牌拍賣。一個車牌有時竟能賣到1-1.4萬美元,相當於一部小汽車的價格。而買新能源車,暫時還不存在類似問題。車牌實際上是免費的,且無需排隊。

還有其他優惠。混動車買家還能得到國家補貼,最多可達3萬元;若純電動車,可最多補貼5.5萬元。由於有這些優惠和補貼,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每年增速超過100%。一些地方出現供不應求。

然而,為了避免出現道路癱瘓,北京市市政府還是決定每年只給電動車指標6萬個。而想購買的人已有21.8萬。此外,中國政府打算逐漸放棄電動汽車補貼。不過,優惠暫時是電動汽車需求上漲的主要動力。中國中信改革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鄭挺穎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

“中國做任何事情都會有全面的統籌安排,對於有利於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的新生事物,政府政策會予扶持,就像前些年政府對光伏發電領域的一系列優惠補貼政策,對於正在發展進程中的新能源汽車也是如此。首先,我不認為政府對相關政策做出調整,就會導致行業市場停滯不前或者消費者需求下降。再者,工信部日前發佈了《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只是要撤銷一些僵屍車型資格,對續航里程過低的老舊車型進行淘汰,並不會對新能源汽車用戶繼續享受優惠政策造成太大影響。而且相關部門的整改理由充分——從車企的角度來說,優秀的企業必然獲得更多支持,而那些技術和管理落後的企業無疑會被淘汰,將福利政策惠及到更有競爭力的車型上,其實是為了讓新能源汽車得到更好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優勝劣汰機制。否則,就會有用戶因品質問題而抱怨,稱新能源汽車的性能無法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此外,以我的感性經驗來談,一部分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是‘情懷型’的,他們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是出於對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還有一部分消費者是由於傳統汽車‘搖號難’的問題,選擇新能源汽車,因為後者的牌照較前者而言更容易拿到。但是從市場健康發展的角度來講,我認為,長遠之計應該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經過長期發展,能夠產出技術過硬、品質有保障、駕乘舒適且兼具價格優勢的優質車型,從而能夠與傳統汽車一較高下。”

中小城市年輕人將成中國未來消費主力軍
那麼汽車的電氣化究竟能否解決中國的交通和生態問題?要知道,即使都換成電動車,城市堵塞也不會消失。此外,電動汽車電池老化報廢的問題也沒有得到解決。再過幾年“第一波”電動汽車電池有效期一到,就會出現回收銷毀的問題。對其再加工或二次使用,暫時費用太高。而若沒有可靠的銷毀手段,它們對環境的污染要比燃油車還要大。

鄭挺穎認為,儘管電動汽車能為環保做出重大貢獻,不過或許還是需要通盤解決這個問題。鄭挺穎說:“中國交通擁堵狀況的改善是個系統工程。交通堵塞這種問題不是僅依靠新能源車就能解決的,甚至可以說,新能源汽車對於解決交通擁堵的意義並不大。基於GPS定位以及‘互聯網+汽車’模式,為駕駛員提供最佳出行方案,這對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前景更值得期待。第二,新能源汽車在生態環保層面的價值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空氣環境治理方面體現得更為突出。尤其是特大城市的汽車擁有量太大,傳統的燃油汽車尾氣排放會污染空氣,馬路上高密度的機動車排放的尾氣已經是北京等特大城市霧霾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了。因此,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推廣新能源汽車,對於環境改善和空氣質量提升有很大幫助。第三,在一些特定中小城市推廣新能源汽車也有優勢。例如,三亞、張家界等旅遊城市,為了保障旅遊品質,當地對於空氣質量的要求會很高,甚至近乎嚴苛。如果新能源車能在這些城市得到廣泛推廣和認可,對促進當地旅遊的健康發展也是一大利好。總體而言,新能源汽車替代傳統燃油汽車將是綠色發展的大勢所趨。”

中國政府決心讓所有司機改駕電動汽車,與其他國家“與時俱進”。例如,德國、荷蘭、英國、印度、挪威計劃分別在2030、2025、2040、2030、2025年前放棄普通車。中國同樣不甘落伍。9月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上發言時指出,中國正研究停售傳統燃油車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