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在日本度過8年外交生涯,其中3年擔任駐日大使。在王毅此次抵達日本前,中國外長近九年沒有到訪過東京。2012年習近平和安倍晉三執政以來,也沒有最高級別的互訪。
兩國外長在會談中都承諾改善雙邊關係,讓其回到穩定和正常發展的軌道上來,在經濟和安全問題上開展緊密合作,並勇於控制分歧。
雙方就一些重要問題表了態。兩位部長都贊成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原則。這發生在美中貿易戰背景之下,以及美國拒絕把日本排除在制裁國名單後。
中日都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內在第三國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而日本還許諾爭取在年底前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達成的這些共識,首先直接與日本希望在美國對TPP11態度不明朗的條件下借助同中國合作解決自己的本國經濟問題有關。
顯然,王毅此次訪日有助於雙邊關係近年來下滑到二戰以來最低點後出現重要轉折。而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專家瓦列里·基斯塔諾夫同時告誡,不要對中日關係之"春"抱有太樂觀的態度。
他說:"我倒不想誇大日中關係出現突破性改善的可能性,因為嚴重的基本矛盾尚存,包括領土糾紛,以及對歷史和日本侵華的立場。這些因素從未消失。現在走近更像是一種權宜之計。安倍晉三遭到美國雙重打擊後很害怕。第一次是特朗普越過日本就同金正恩達成一致。第二次重擊是特朗普稱,東京應當因美日貿易赤字而在貿易領域做出讓步。特朗普同時還對日本進口鋼鋁加徵關稅。日本要求,自己能像韓國一樣,把自己排除在外。但特朗普沒有這樣做。日本只好求中國解決自己的經濟問題。中國也希望同日本接近,好在貿易戰的條件下,同日本共同抵抗美國的進攻。"
同時宣佈,在王毅訪日最後一天,4月17日,日本軍方將同解放軍同行會面。日本笹川平和財団將組織此次會面,旨在加強軍事對手間的互信。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認為,日本是美國在東亞的主要盟友。這大大降低了日本形成獨立對華政策的可能性。
周永生說:"我認為,目前中日關係回暖的大背景實際上是中美關係的回暖。習近平主席去年4月初的訪美讓中美關係進入了穩定、可預期、甚至是良好的發展前景。這也促使日本轉變同中國對抗的政策,開啓改善對華關係進程。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週年,中日兩國都十分重視雙邊關係的改善,而且兩國關係的改善對於雙方都有利。我們能夠看到,去年中日貿易額在經過五年的低迷和倒退之後,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增長率在10%以上,由前年大約只有2700多億美元的貿易額回升到了3000多億美元。當然,對於美國而言,美國不願意看到中日兩國出現大規模的關係好轉。因為美國始終想把日本當作一顆遏制中國、分散中國精力的棋子。日本過去的確作為美國在東亞的先鋒與中國進行對抗,但是日本最近也發現,不能將對華關係搞得過於極端,否則對自身極為不利,尤其是當中美關係開始改善的時候,日本就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儘管現在中美貿易摩擦比較嚴重,但日美貿易也同樣存在問題,所以日本的政治家應該認識到中日兩國共同利益所在,不要讓美國等國干擾自己的外交政策。"
瓦列里·基斯塔諾夫認為,美國東亞政策將是對中日關係改善的挑戰。
他解釋說:"從全球觀點講,美國不願看到日中關係出現明顯改善。這裡還是華盛頓多年來奉行的‘分而治之'老原則在起作用。讓中日關係一直緊張,相反有利於華盛頓。一方面,這讓日本作為基地在經濟、政治、軍事方面制衡正在崛起的中國成為可能;另一方面,繼續讓日本人保持對中國威脅的心態,華盛頓因此可讓日本成為聽話的國家,迫使它將來為美國利益服務。可見,日本更是美國可靠的亞洲夥伴,而不會同中國走得更近。"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16日表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此次訪日為中日兩國下一步高層接觸創造條件。她還表示,希望中日雙方能夠保持溝通,共同努力,為下一步高層的接觸創造良好的氛圍和條件,為推動中日關係的持續改善和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