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美國公佈中國1300種商品清單,擬對其提高海關關稅,以此來回應中國破壞美國產品知識產權。據美國政府統計,中國每年將因此失去約500億美元。北京也沒"坐以待斃",決定對從美國進口的106種商品收25%的關稅。其中包括大豆、汽車、飛機和化工產品。2017年,從美國進口的此類產品價值是500億美元。
與此同時,雙方都指望對方做出讓步。"探戈是兩個人跳的,我們看一看,美國將做甚麼。"崔天凱說道。"我想,我們能夠達成協議。" 拉里·庫德洛這樣指出。
俄羅斯專家尼基塔·馬斯列尼科夫同樣認為,"理性思維早晚將獲勝。"
他說:"局勢有可能獲得解決,而且,每天都變得越來越清晰,如果中美不能達成共識、展開大規模的貿易戰,其可能的成本結果將是怎樣的。對國際經濟關係諸多參與方來說,後果將是嚴重的。無論對商界還是對做出政治決策的人來說都是這樣的。"
在這場"戰爭"中,中美及其在亞洲的夥伴都將蒙受損失。專家預測,目前世界貿易平均關稅是2.7%。如果兩國真的以目前模式爆發貿易戰,那麼有很大的可能,世界平均關稅將超過10%。其結果是,世界貿易額下跌將超過2.7萬億美元。
中美爆發貿易戰,首先將觸及全球原材料、石油、天然氣、航空、汽車製造、電子和農產品市場。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專家亞歷山大·薩里茨基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這樣指出。與此同時,美國或將遭遇他們目前還未預見到的、也最不想看到的結果。其中包括,歐洲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將借助於與中國的合作而得到加強。
他說:"結果也許是,最終節點是歐洲的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將鞏固歐洲的經濟。不排除,因特朗普的不可預測性,歐洲人將更加認真對待中國的‘一帶一路'。實際上,所造成的結果,甚至是美國要與世界進程和貿易自由化相隔絕。特朗普和其顧問,對這樣的威脅還沒有考慮到。而且,一些合作已經沒有美國的參與了,比如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由此,曾長期立於自由貿易潮頭的美國,將因此而被排擠出去。"
去年10月,中美貿易談判陷入僵局。目前,雙方有6周時間來調節貿易爭端,不然的話,自5月15日開始,美國提高關稅的決定將正式生效,而中國的決策也將自動執行。
市場參與方認為,貿易大戰聲明伴奏之下,雙方在工作層面已在從事弱化貿易條件的談判。"市場開始明白,特朗普聲音大、結果少。中美貿易談判離結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投資商們希望,最終協議將比今天公開討論的內容要更理想些。"《今日美國》報援引CFRA專家林希·貝爾的話這樣寫道。CFRA是世界最大獨立投資研究機構之一,為世界1500家公司提供經商決策項目和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