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使提出了"龍象共舞"的幾個條件。其中之一就是軍事高層的坦誠對話,否則就會導致邊界武力對峙。另一條件是,中國建設中巴經濟走廊,不應侵犯印度主權和領土完整。印度大使同時指出,印度支持中國在該地區的基建項目,不將中國視為對自己的威脅。這位印度外交家還反復強調,印度不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是對印度的威脅,沒有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而是進步和發展道路上的夥伴。
印度大使班浩然在接受港報採訪時指責中國去年6月在邊界的行動改變了洞朗地區現狀。中國不接受這種對1962年邊境戰爭後發生的最嚴重的軍事對峙原因的解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南太平洋研究中心研究員沈世順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了保持中印關係積極發展的中方條件。
他說:"首先,有關‘洞朗事件'的處理結果,國際社會都已經知道了,而且中國也已把所有的真相公佈了,是印方的責任。但印度駐華大使仍然有這樣的表態。事實上,印度應從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訓,而不是從中挑起這個問題。實際上這對印度也是沒有好處的。其次,中國一貫注重睦鄰外交,印度是中國的鄰國,中方會一如既往地推行睦鄰友好政策。但是印度如果不進行很好的配合,最終還是會有損中印關係。當然,我對中印關係的發展態勢還是比較樂觀的,至少中方還是秉持同印度尋求合作的態度。我方主張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外交和平談判手段解決,通過開展合作,增強互信。總之,無論印度的態度如何,中國還是會繼續推進睦鄰友好政策,希望和印度改善關係。"
分析人士往往把印度自美國"印太戰略"拋出之日起在其中的角色,放在美印日澳"四國"聯盟背景下進行分析。印度駐華大使在接受採訪時指出,印度永遠不會加入任何聯盟。他說,像中國和印度這樣的國家,都太大以致不能成為任何聯盟的一部分。莫斯科大學專家鮑里斯·沃爾洪斯基也認為,"四國"夥伴關係未必能變成軍事或軍政聯盟。
他說:"同時也非常明顯,美國近年來企圖把自己同中國的對抗的負擔直接轉嫁給中國的鄰國,包括印度、日本、東南亞國家和澳大利亞。美國在這方面的戰略任務就在於,建立某種抗衡中國的力量,因為世界上的主要經濟和地緣政治對抗就是美中對抗。中國正在提升自己的經濟實力。根據一些預測,再過20年它在軍事潛力上就能與美國抗衡,因此美國企圖構建某種聯盟。印度對中國在印度洋擴大影響力以及中國與巴基斯坦關係的加強,包括穿越巴控喀什米爾地區的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感到不安。因此美國在進行著多面政治遊戲。無疑,談不上任何軍事聯盟,但不能排除把‘四國'機製作為阻止中國擴大影響力的某種手段。"
他解釋說:"目前印中在馬爾代夫關係的發展應當說是積極的。完全可以認為,將能成功避免9月政治危機,如果兩國行動謹慎,關注彼此利益。從最近的舉動來看,從形勢的發展來看,北京與新德里更希望走近,而不是讓自己在該國的利益發生衝突。在馬爾代夫有可能達成某種正式、但更可能是非正式的協議:中國尊重印度的政治利益,而印度自然也不必擔心中國經濟影響力的增強。"
馬爾代夫駐華大使默罕默德·費薩爾強調,馬爾代夫不會選邊站,因為不會允許自己失去中國和印度中的任何一個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