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台灣問題上緊緊追隨美國

© 照片 : Pixabay/Mittmac台海地區
台海地區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9.09.2022
關注
評論
英國有可能根據一些議員的提議關閉孔子學院。一群英國保守黨和工黨議員已經在與台灣商談邀請其教師的問題。這是來自英國媒體的報道。
直到不久前在英國的30個孔子學院分支機構,都得到了英國官方的積極評價。例如,2014年時任英國教育與兒童事務部副部長的特拉斯對孔子學院的班級網絡給予了高度評價。她承認這些機構在英國“為漢語創造了強大的基礎設施”。
而如今,利茲·特拉斯擔任首相後,打算將中國作為對英國國家安全的“威脅”的論點放到國家政策的範圍。她在競選期間將這種觀點拋給了公眾。因此不排除她可能支持英國議員的提議。不僅停留在口頭上,而且在以孔子學院為基礎進行的學校漢語教學費用再分配方面也有發言權。如果議員們的提議得到支持,那麼資金有可能重新分配到一些台灣項目。
兩岸時事評論員畢殿龍認為,這些項目無法取代孔子學院系統。畢殿龍專家說:

“英國之所以轉向台灣教師授課中文,一方面反應了其欲在文化領域與中國大陸脫離,另一方面也是在意識形態上打台灣牌,同時也是英國文化不自信的一種表現。不過我認為這種替代方案短期內無法取代孔子學院系統、成熟的教育體系。雖然台灣教師能夠教授中文,但也僅是語言教學。若要形成系統的、包含多層面的文化綜合教學體系,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積累。而且從純中文學習的角度來看,台灣地區使用繁體字,會給學習中文的外國學生帶來更大難度,製造更多的障礙,不利於中英文化的交流和傳播。另外,如果教學是由台灣民間組織主導進行,可能還有希望傳播或交流中國的傳統文化。但若是台灣當局參與其中,考慮到其一直致力於去中國化,恐怕教學過程並不會真正傳播中國文化。”

高等教育法案的修正案已經提交給英國議會,它賦予政府關閉英國大學孔子學院的權利。 《台北時報》就此指出,在保守黨議員艾麗西亞·卡恩斯(Alicia Kearns)上個月敦促台灣在教英國人中文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之後,主動尋找台灣孔子學院的替代方案。她參與了與台方的談判,希望台方積極主動向英國政府提供幫助,幫助英國人學習漢語。她借英國對台灣日益增長的興趣和對北京日益增長的不信任來證明她的立場是正確的。
政治學家和英中關係專家米哈伊爾·別利亞耶夫認為,坦率地說,這是一個牽強附會的藉口。他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說:

“無論如何英國人不可能失去對中國的興趣。這是剝奪中國‘軟實力’的政治決定,是為了阻止與英國發展文化聯繫。對中國知識的渴望不能消失,不能減少,不管英國在哪方面與中國進一步深化關係。中國將永遠佔據世界主導地位之一,在多極化世界中佔據主導地位之一。因此對中國作為研究對象的興趣只會在英國保持下去並進一步增長。而與中國打交道,不瞭解其文化習俗、歷史傳統,這是大政治的外行表現。”

英國議員們的提議更像是試圖為孔子學院尋找一個純粹的政治替代方案。這是英中關係惡化的又一個信號,可能會產生長期後果。畢竟,培養具備中國語言、中國文化和中國風土人情的合格專家,這幾年來一直引起英國外交的關注。以後對此類專家的需求與培養他們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
廈門大學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台灣研究院特聘教授李非對台灣能普及中華文化表示懷疑。李非專家說:

“如果台灣能夠宣傳弘揚中華文化是沒問題的,但現在台灣是在利用中文平台來宣傳台獨理念,這與我國的初衷毫無疑問背道而馳。孔子學院是弘揚中華文化,是我國軟實力的輸出。美西方國家害怕中華五千年底蘊深厚的文明,所以想要進行封殺。”

英國很可能在這件事上試圖盲目複製美國的做法。美國已經開始對孔子學院下手。從去年開始台北市僑務委員會在美國多個城市設立了漢語學習中心。他們顯然是想與孔子學院競爭。
與此同時,倫敦正在努力通過台灣項目重新定位漢語學習,這是在英國公開與台島來往的背景下進行的。一個例子是“特邀”台灣駐英代表謝武樵前往英外交部轄管的蘭開斯特府簽名致唁悼念英女王。台灣外交部門在此次“特邀”中看到了發展對英關係的新信號,聲稱台灣代表謝武樵“受到與來英國參加葬禮的其他國家元首、代表和王室成員相同的待遇”。
英國顯然是在扮演美國鐵桿盟友的角色。由於利茲·特拉斯缺乏豐富的政治經驗,對美國的追隨只能是越來越緊。這可能首先將表現在台灣問題上,必然導致中英關係進一步惡化。
台灣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9.09.2022
中國外交部:敦促美方充分認識台灣問題的極端重要性和高度敏感性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