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不想與中國分享數據

© AP Photo / Susan Walsh拜登開始與習近平通話
拜登開始與習近平通話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3.05.2022
關注
評論
拜登政府起草了一項行政命令的草案,禁止把美國人的個人數據傳輸給不友好的國家。這是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的。據悉,該法令草案反映了美國當局更有效應對中國企業對美國國家安全所構成的威脅的意願。
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多次試圖限制將美國人的數據傳輸給中國公司。比如,特朗普就是以此為藉口,堅持在美國禁止微信,並且將TikTok強行出售給一家美國公司。他認為,據稱數千名美國人的個人數據可能被中國公司用於審查內容、監視公民以及用於其它非法目的。根據當時的美國總統的說法,這對國家安全造成了不可接受的威脅。
然而,美國當局無法在法庭上證明這一點。舊金山的一個法院以憲法第一修正案為由,暫停了特朗普在美國禁止微信的行政命令。華盛頓的聯邦法院後來對 TikTok 做出了類似的決定。喬·拜登在就任美國總統後要求司法機構暫停審理這類案件,因為據說白宮正在對特朗普的政策進行全面的審查,其中包括對中國科技公司的政策。
但這個過程顯然延後了。無論如何,拜登政府都沒有公開提交一份新的完整文件,以規範與中國公司有關的貿易和投資政策。特朗普對中國產品徵收的關稅還沒有取消。美國商務部也沒有發佈關於調查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科技公司(阿里巴巴和卡巴斯基)威脅的報告,儘管美國政府早就下達了這樣的命令。
與此同時,美國情報機構繼續煽動恐慌,不斷聲稱中國各個公司對美國國家安全的風險。我們談論的是訪問美國人的敏感數據,這些數據是中國合作夥伴在與美國公司合併時獲得的。例如,中國華大(BGI)收購了美國基因組測序公司完整基因公司(Complete Genomics)。隨後,中國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WuXi Pharma Tech)收購了美國基因分析和生物信息公司NextCODE Health。
在一定程度上,美國在數據保護領域確實落後於許多國家——在美國,沒有聯邦立法來規範數據的使用和傳輸。因此,現在華盛頓試圖彌補所錯過的內容,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教授許粲昊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信社採訪時說。

“雖然美國政府有公開數據的平台,大部分人都能進行訪問和瀏覽。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部分數據可能會被認為非常具有重要性,是決定個人或經濟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發展的關鍵因素,包括現在的人工智能也都是依賴於大規模的數據。所以美國應該是基於這方面的考慮,不願在今後的競爭中處於不利或落後地位。

一方面政府會公開部分數據信息,另一方面各國政府之間也會達成一些合作協定,包括科研合作等。另外,獲取更多數據的一種可能途經也涉及到灰色甚至黑色產業,比如黑客。實際上目前我國對個人數據的保護力度很強,比如對赴境外上市公司的數據,特別是涉及國家安全的,要求數據必須留在中國本土,不希望出現美國企業收集中國數據的情況。不過總體來看,這一問題主要在於政府間的互信程度,恐怕短期之內也是難以解決”。

目前,聯邦機構正在審議這項行政命令草案,因為原始文件是由美國政府單方面起草的。如果在沒有重大變化的情況下獲得通過,它將賦予美國總檢察長以重大權力,如果對國家安全構成重大威脅,他將能夠檢查和禁止關於出售和轉移數據訪問權限的商業交易。此外,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應該制定相應的程序來提供政府補貼,包括贈款和獎金。正在制定的措施的含義是確保不使用國家補貼來傳輸個人、醫療、基因和美國人的生物數據。而司法部將直接監督對新規則的遵守情況,並頒發相應的許可證,或者在特殊情況下,簽訂軟化協議——也就是說,讓公司有機會在某些情況下偏離規則。
毫無疑問,收緊跨境數據流通規則將對世界進步和科學知識交流產生負面影響。專家許粲昊表示,各國必須在國家利益和進步利益之間尋找平衡。

“毫無疑問這是存在的一個問題,即各國間的互信問題,畢竟數據如果能夠實現全人類共享,肯定能夠促進全球科技的進步。但是不排除會有人濫用數據的可能性,或者利用這些數據開發出一些對自己不利的模型或者算法。目前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模型的開發依賴於非常大型數據,每個國家也都在競爭這些數據,特別是具有真實有效性的數據”。

許多行業專家多次聲稱,數據是21世紀的石油。在數字化時代,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數據正在成為關鍵資源。中國能夠在機器學習(當今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這得益於中國14億人產生的海量數據。北京希望保護它並最有效地利用它是完全合乎邏輯的。去年,中國通過了《數據安全法》和《用戶個人數據保護法》兩部法律。第一部法律恰好將數據與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一起歸入為生產要素。數據被公認為國家財富。法律根據數據的重要性對其進行了各種分類。在影響國家安全的法律框架內,關鍵、敏感數據的流通受到嚴格監管。第二部法律的嚴格性和範圍可與歐洲的GDPR相提並論,用戶有廣泛的機會確保控制私營公司對其數據的使用。
數據行業有“傀儡化”的趨勢——長期以來一直享受免費訪問世界各地數據的科技公司將受到資源的限制。因此,利用數據製造的產品將具有強大的本地背景,這無疑肯定會降低大科技公司(BigTech)的潛在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從長遠來看,據預測,亞洲數據市場的表現將優於美國和歐洲市場。按照一系列估計,到2030年,中國將有80億台設備連接到物聯網,它們將產生比現在更多的數據。預計到2025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數據將在中國產生。
大數據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2.05.2022
中國外交部:各國保護公民數據的措施不應淪為無理打壓特定國家和企業的工具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