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增速超預期

© AP Photo / Andy Wong中國GDP增速超預期
中國GDP增速超預期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8.04.2022
關注
評論
一季度中國GDP增速超預期。根據中國公佈的官方統計數據,2022 年 1 月至 3 月中國經濟增長 4.8%。儘管增長統計數據超出分析師們預期的 0.4%,但亞洲市場的行情走勢不同。投資者並不期待會有大規模刺激措施的出台,他們擔心新一輪疫情會給經濟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
上證綜指週一下跌 0.49%,而深交所指數則上漲 0.369%。日本日經 225 指數下跌 1.25%,東證指數下跌 0.86%。中國GDP增長數據本身當然不能不令人高興。儘管2020 年初就爆發了第一波 COVID-19嚴重疫情,但中國經濟仍顯示出良好的增長態勢。不過負面因素還是對零售銷售產生了影響。零售業在第一季度下跌了3.5%。由於目前內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動力,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對此還在上周投資者和專家就預計中國貨幣監管機構將在寬松貨幣政策方面採取果斷措施。然而週五中國央行維持中期貸款利率不變。根據監管令,自4月2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這將有助於釋放約5300億元的額外流動性,用於擴大貸款,特別是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不過要知道,通常如果中國人民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那麼每次至少下調50、甚至100個基點。應當說,在中國監管機構此次動作中,投資者感覺到的是一個非常保守的政策,即拒絕引入激進的經濟發展刺激措施。
從本質上講,中國金融監管部門面臨的主要困境是,一方面如何保持必要的增長率,另一方面又如何不讓經濟陷入金融刺激措施的漩渦。在 2008 年危機期間中國政府曾撥出空前規模的資金來支持經濟,收到了預期效果——與許多國家不同,中國不僅走出危機,其經濟還出現了增長。然而,中國政府直到今天還在努力應對當時一些行業出現的過熱,例如房地產市場、鋼鐵行業、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等。這些過去的教訓已經被吸取。現在中國監管機構正以外科手術的方式謹慎行事,嚴格控制刺激的劑量。
中國也因此給自己留下了回旋餘地。為了克服新冠疫情引起的危機,許多國家實際上很快動用了所有最有力的貨幣政策措施。例如,美國印制了創紀錄的美元數量——到 2020 年發行了當時流通的美元的 20% 以上。歐盟奉行超低甚至負利率政策。這造成了最強勁的通貨膨脹。自羅納德·里根以來,美國從未有過如此幅度的價格上漲。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陳鳳英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強調,相反,中國能夠避免所有負面影響,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放鬆的空間。

陳鳳英專家說:“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與國際有所不同,無論是降准還是其它政策,都是依據自己的經濟情況而定。當前選擇降准是因為壓力在上升,需要增加流動性,刺激投資和消費。同時經濟形勢也決定了銀根需要放鬆,畢竟我國沒有通貨膨脹,這就預示著有刺激消費的必要。當然,對於經濟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進行調整,也是必須的。”

中國監管機構避免在貨幣政策方面大刀闊斧地操作,也是為了避免與國外趨勢相背離。美國以及其他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正在放棄激進的刺激措施,回歸高利率政策以抑制通脹。就此而言,如果中國大幅降息,中國債券市場與美國同類市場的利差將縮小,從而導致中國資本外流。這樣一來,正如專家陳鳳英所說,刺激措施的有效性將受到嚴重限制。

陳鳳英專家接著說:“第一,俄烏衝突帶來不確定性,導致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甚至供應鏈某一環節中斷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是由於中俄關係良好,雙邊貿易仍然在有序進展中,所以對中國的影響可能比其他國家要小,不確定性相對可控;第二,俄烏衝突後國家關係的不確定性加大,具體表現為市場預期不穩定,比如推遲投資和消費。而且圍繞著俄烏衝突,外部環境對中國的壓力在上升,周邊的形勢也相對比較緊張;第三,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的不確定性,給匯市、股市和債券市場帶來波動。總體上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引起了國內的連鎖反應,或者說是宏觀政策刺激的邊際效應可能在收窄,這是明顯可以看到的。”

中國“兩會”提出到2022年底實現經濟增長約5.5%的目標。專家們不止一次指出,雖然這是中國政府近年來制定的最謙虛的增長目標,但實現起來並非易事,負面因素依然不少。另一方面,正如中國最高領導人一再強調的那樣,需要確保質量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要一味追求GDP增長的數字指標。因此中國正在努力尋求恰到好處的平衡——既不過度刺激,也不大幅放緩。
美國因經濟困難決定暫緩與中國脫鈎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6.04.2022
美國因經濟困難決定暫緩與中國脫鈎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