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俄新社政治觀察家馬克西姆·克蘭斯
俄羅斯北極科學考察隊於7月24日從摩爾曼斯克啓程。此次考察將是一次轟動性的考察。據考察隊隊長、著名的極地考察者阿爾圖爾·奇林加羅夫說,這是北極開發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出征行動之一。在"俄羅斯"號核動力破冰船的護送下,俄聯邦水文氣象和環境監督局所屬船隊的旗艦"費奧多羅夫院士"號踏上了征途。該船載有100名左右科學家,他們將對俄羅斯大陸架高緯度邊界進行獨一無二的考察。然而,"北極-2007"考察的高潮將是兩個"和平"號深海潛水器的下潛:它們將歷史上首次在地球北極點處下沈到海底。這個深潛器將下潛至4000多米的深處,國家杜馬一位副議長也將是深潛器乘員之一。
然而,這次"北方大出征"的轟動之處可能還不在於此。奇林加羅夫承認,考察不僅追求科學目標,而且還追求地緣政治目標。他說:"我們想證實,俄羅斯是偉大的極地強國。"為了證明這一點,帶有俄羅斯國旗的一個鈦質密封艙將沈入海底。如果用近來流行的"姿態語言"來解釋這一行動,那麼這個姿態的涵義就是:我國公開提出自己對北極的要求。
更確切地講,我國是對一個三角地區提出了要求。俄羅斯從科拉半島到楚科奇自治區頂端的海岸線構成了這個三角地區。而這是120萬平方公里的一個區域,它相當於意大利、德國和法國的面積總和。其實,我們過去一直把這個地區視為本國領土。自上個世紀20年代起,這個區域在我國各種地圖上被標注為蘇聯領土,後來標注為俄羅斯領土。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出現為止,該公約將我國的外部邊界縮小到了200海裡經濟區。我們在1997年批准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後,馬上就喪失了對北冰洋其他海域的權利,其中包括對北極屬於我國的那部分領土的權利。然而,其它一些國家立即開始對這些地區提出領土要求,而且提要求的還不僅僅是北極地區的國家。很清楚這是為甚麼:根據某些評估,在北冰洋大陸架上大約蘊藏著1000億噸石油當量的碳氫化合物。何況這裡還有極為豐富的漁業資源。而北方海路也是從歐洲前往美洲和亞洲最短的航線,對於從北極地區油氣田運輸石油和天然氣來說也是如此。因此,北極領土問題極具價值。
的確,我們有過並且仍然有機會收回失去的東西。而提供這種機會的恰恰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如果我們能證明,大陸架,具體來講就是羅蒙諾索夫海嶺是西伯利亞陸台直接延伸到海中的部分,那麼幾乎就可以將整個"區塊"劃歸俄羅斯。5年前,俄羅斯在北極地區各國中第一個向聯合國特別委員會提出了擁有該"區塊"的申請,但是我們的論據未能說服國際專家。預定在2009年進行"補考",因此我們目前正在加緊做準備。
當然,在北極地區問題上採取這種積極的態度不能不令其他對北極豐富的資源提出要求的國家,特別是美國人感到不安。例如,美國《時代》週刊日前突然發表文章,指責俄羅斯"企圖併吞整個北極"。而早些時候,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副主席理查德·盧格要求美國立即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免莫斯科將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地區"據為己有"。
美國人的不安是有根據的:除了對北方地區發起總攻外,俄羅斯還在側翼作戰。例如,普京總統不久前簽署了政府提出的建議,即與挪威簽訂關於劃分巴倫支海大陸架的協議。這樣一來,圍繞15.5萬平方公里"灰色區域"持續了近40年的爭議將畫上句號。據推測,該區域有3萬多億立方米天然氣,完全可以同什托克曼氣田相提並論。
如果西部衝突局面能夠處理好,那麼不排除將全部力量投向東側作戰的可能性。要知道,俄羅斯仍未批准與美國就白令海水域達成的協議。前蘇聯外交部長愛德華·謝瓦爾德納澤1990年簽署了這個協議,將白令海峽和白令海幾乎三分之二的部分送給了鄰國。我國當時希望以這種寬廣的胸懷向美國和全世界展示自己尋求妥協的意願。而現在,不同的時代似乎已經來臨。
作者觀點不代表俄新社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