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評論]
作者:俄新網記者黃軼男
50年前的1957年7月28日,第六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在莫斯科隆重開幕。當年的見證人只能用震驚、激動和狂喜等詞彙來形容莫斯科的那個夏天。那麼這究竟是一個甚麼樣的聯歡節,這個聯歡節又給莫斯科帶來了甚麼?
1957年正是蘇聯進入其"黃金世紀"的前夜。人們真誠地認為,莫斯科是世界革命的中心,蘇聯離共產主義僅有數步之遙。為了向全世界展現這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強大、繁榮和蓬勃的發展,蘇聯政府決定舉辦世界第六屆青年與學生聯歡節。但是聯歡節期間,莫斯科民眾對招待的熱忱卻大大出乎蘇聯政府的意料,更意外的是和外國青年的交往對普通蘇聯人的震撼。
起初,蘇聯政府決定,聯歡節參加人員只限於莫斯科市民。但結果卻是人們從蘇聯各地紛紛湧入莫斯科,參加這個盛大節日。在那些日子里,人們渴望和外國人交流,想瞭解他們的國家和他們的生活,很多人無論走到哪裡都隨身攜帶著外文字典。來自全國各地的蘇聯人突然發現,原來官方媒體反復渲染的腐朽墮落的資本主義國家裡,生活著和他們一樣的年輕人,他們有著和蘇聯人一樣的道德水準,一樣的情操風尚,一樣的情感慾望。聯歡節給莫斯科帶來了現代藝術,帶來了爵士樂,在文化公園裡首次舉辦了畢加索作品展,在莫斯科首次舉辦了露天搖滾音樂會,為了迎接聯歡節,莫斯科還開了第一家啤酒館,充滿了帝國建築風格的全蘇農業展覽館對民眾開放......莫斯科人感到,在這15天里蘇聯不再是鐵幕後面的那個國家,而是世界的一部分;除了蘇聯,還有另一個平行的世界。舉辦聯歡會的原意是讓世界瞭解蘇聯,結果卻變成了莫斯科睜眼看世界。
這一屆聯歡節,共有來自131個國家的34000名青年和學生代表參加,此外還有20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記者。最大的代表團來自法國和芬蘭,他們各派出了2000人。此外還有很多青年來自意大利、英國、匈牙利、西德、中國和古巴。
這15天留給莫斯科很多東西:比如歐洲當時最大的兒童用品商店、新建成的"曙光"賓館、"東方"賓館、和平大街、高爾基文化公園、友誼公園等等。聯歡節結束了,人們又恢復了每天習以為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但是人們的思想卻發生了很大變化,蘇聯實際上已經成為另一個國家。一方面蘇聯人變得更加自信,對未來充滿了樂觀,另一方面他們也更加渴望開放,渴望與外面世界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