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評論]
作者:俄新網記者黃軼男
27年前的7月19日,第2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莫斯科開幕,非常遺憾在我們成長的年代里,沒有關於莫斯科奧運會的回憶。
可是我的幾個同事曾經參加了莫斯科奧運會的工作。我們的編輯亞歷山大回憶說,當年他給莫桑比克的代表團當翻譯。莫桑比克一共派出了14個人的代表團,那是一群性格開朗的運動員,沒事兒的時候他們就在一起開懷暢飲。當然莫桑比克運動員的體育成就不如喝酒出色,不但沒拿到獎牌,賽前被寄予厚望的游泳項目連小組都沒有出線。不過大家情緒都不錯,可能事先就知道結果應該如此,來莫斯科一趟就當旅遊了。重在參與麼。
亞歷山大說,那時候莫斯科的治安真是好啊。大街上沒有這麼多車,小孩子都事先安排到夏令營去了,所有的酒鬼流浪漢統統清出莫斯科。就連地鐵站名的語音提示都改成雙語的,除了俄語,還補充了英語。我們現在所在的俄新社大樓,當年就是莫斯科奧運會的新聞發佈中心,一樓的食堂對新聞記者開放,飲食一律免費。商店裡一下子冒出來那麼多緊俏商品,食品櫃台上也擺滿了從芬蘭進口的奶油、香腸、配有塑料吸管的果汁等等。當時芬蘭是莫斯科奧運會期間主要的商品供應國。
當年莫斯科申辦奧運會也不是一帆風順的。莫斯科申辦的是1976年第21屆奧運會,但在國際奧委會第二輪投票表決時輸給了加拿大的蒙特利爾。1974年國際奧委會投票表決22屆奧運會舉辦城市的時候,莫斯科志在必得,終於如願以償。當時蘇聯很重視這項大型國際體育活動,首先說這是第一次在社會主義國家舉辦的運動會,從意識形態角度講也算是一個勝利吧。
鑒於俄羅斯人有深厚的節日情結-和俄羅斯有過接觸的人應該明白我的意思-這一屆奧運會的主導思想就是,不僅要展示莫斯科這個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首都的風采,還要把它辦成一個世界性的節日。蘇聯政府不惜投入大量資金舉辦奧運會,根本就沒有考慮商業盈利問題。因為國家的形象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在這個指導思路下,第22屆莫斯科奧運會可以說很成功,各方面反映都不錯。在很多人的記憶里,莫斯科奧運會確實是世界人民友誼的盛大節日。但是當時確實有一件事情是大大的缺憾。
由於1979年蘇聯出兵佔領阿富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集體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按理說,政治不應該和體育掛鈎,但在冷戰巔峰年代,這樣的解釋是行不通的。結果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等體育強國均拒絕參加莫斯科奧運會。中國也沒有參加這一屆奧運會。我想並不是以此表示對美國的支持,而是中國剛剛經歷了十年"文革",正是百廢待興的年代,無暇組織代表團參加奧運。再說我們一向有體育外交的傳統:打了個乒乓球才有中美建交,和蘇聯關係還冷淡的時候,乒乓球不能隨便打,奧運會也不是隨便就可以參加的。總之咱們是沒參加莫斯科奧運會。於是中國第一次派團參加奧運會的殊榮就落到了洛杉磯頭上,非常遺憾。但是歷史總應該留點遺憾吧。這樣一來,奧運會的參加國主要以社會主義陣營和廣大亞非拉國家為主了,無怪乎當時西方戲稱莫斯科奧運會是華沙條約國斯巴達大賽。儘管如此,還是有近10000名來自各國的運動員參加了21個大項、203個小項的體育比賽。
16天的莫斯科奧林匹克運動會打破了36項世界紀錄,39項歐洲紀錄和74項奧林匹克紀錄。毫無疑問,蘇聯運動員獲得的獎牌數量是第一位的,在這屆奧運會上蘇聯隊披金掛銀,一共拿走了80塊金牌,69塊銀牌和46塊銅牌。其次是民主德國和保加利亞。
奧運會的吉祥物是一隻憨態可掬、毛茸茸的棕熊,名為米沙。本來俄羅斯的傳統形象就是一隻熊,很多俄羅斯人自小又受到溫尼熊動畫片的熏陶,選中米沙作奧運吉祥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莫斯科奧運會組委會毫不猶豫地將米沙作為第22屆奧運會吉祥物,而設計師和美工人員從1977年就開始具體設計奧運吉祥物,當年年底從眾多"米沙"方案中選出了藝術水平較高的、微笑著的小熊形象,作為莫斯科奧運會的吉祥物。蘇聯政府從1978年開始就不遺餘力地宣傳這個奧運形象,到處都是印著米沙的宣傳品-胸章、信封、郵票、套娃、運動服等等。當時米沙的形象深入人心,恐怕現在總統大選中對候選人的包裝也趕不上對米沙的宣傳水平。最後在8月3日的奧運會閉幕式上,一個巨大的米沙形象的充氣氣球伴隨著"再見了,米沙;再見了,奧林匹克;再見了,莫斯科"的歌聲緩緩升起,最後消失在雲端的時候,列寧體育場在場的數萬名運動員和觀眾確實含著熱淚告別了第22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也是蘇聯帝國的最後一次輝煌的勝利。
對於一個富於大國情結的民族,俄羅斯人不能忘記1945年飄揚在柏林帝國議會大廈樓頂的紅旗,1961年翱翔太空的空軍上校加加林,同樣不能忘記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所以不難理解為甚麼俄羅斯人對申辦索契冬奧會有這麼大的熱情,連總統都要專程跑到危地馬拉,用三種語言遊說奧委會官員。
不知道2014年索契冬奧會能不能成為俄羅斯復興的一個起點?
作者觀點不代表俄新社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