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應在正確的二戰史觀之下形成有關戰爭的歷史記憶

© Sputnik / Maria Plotnikova中國學者:應在正確的二戰史觀之下形成有關戰爭的歷史記憶
中國學者:應在正確的二戰史觀之下形成有關戰爭的歷史記憶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2.07.2025
關注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7月22日電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汪朝光7月21日在中國國新辦舉行的交流會上答衛星通訊社記者提問時表示,應在正確的二戰史觀之下形成有關戰爭的歷史記憶,並通過博物館、紀念館和新媒體等各種各樣的方法將其傳承下去。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屆時,2025年9月3日,中國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戰爭勝利80週年大會和盛大閱兵式,將邀請有關國家領導人、前政要、高級別官員,有關國際組織的主要負責人、外國駐華使節、武官和國際組織駐華代表,為中國抗戰勝利做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以及參加過抗戰的老戰士、老同志、老民兵、地方支前模範代表和抗戰烈士遺屬代表,國民黨抗日老兵等出席紀念活動。
針對衛星通訊社記者關於如何保存和傳承二戰暨抗日戰爭勝利成果和歷史記憶問題,汪朝光認為,首先應在正確的二戰史觀之下形成有關戰爭的歷史記憶。
他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陣營抵抗法西斯軸心國陣營對外侵略擴張的戰爭,是正義和邪惡、進步和反動、光明和黑暗的決戰,這是歷史的事實。這場戰爭有東西兩個主要的戰場,東方戰場是以中國戰場為中心的,西方戰場是以歐洲戰場為中心。毫無疑問,蘇德作戰,蘇聯軍隊當時在西方起到了主戰場的作用。比如,二戰中著名的莫斯科保衛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庫爾斯克戰役,一直到最後的攻克柏林。這些歷史記憶應該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能夠傳承下去,因為這是對人類文明、人類正義事業的一個捍衛。比如,通過收集更多的關於這段歷史的歷史史料,讓史料來說話,就是讓歷史真實來說話”。
他認為,同時應該對社會各界,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普及一個正確的知識,用各種各樣的方式。比如,中國現在有“博物館熱”,尤其到每年的暑假期間,北京的各大博物館都有非常多的參觀者,其中有非常重要的博物館就跟戰爭有關。北京是全民族抗戰的爆發地,在北京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南京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紀念館。通過這些紀念館,也通過其他的各種各樣的比如新媒體的方式等等,可以普及教育。另外,在國家層面中國也有對歷史遺跡的公佈,已經先後公佈了第二批、第三批的抗戰歷史遺跡,今年還要公佈第四批的遺跡。
他進一步表示,蘇聯和俄羅斯也很重視對歷史記憶的保存和弘揚,比如,莫斯科的衛國戰爭紀念館和博物館。其他國家也一樣,所以各國都有這樣的任務——保存關於二戰歷史的真實的歷史記憶。美國新奧爾良也有二戰博物館。
談到中俄在該領域的合作,汪朝光指出,在這方面,中俄雙方其實有許多的合作,十年前在聖彼得堡就舉辦過中俄關於二戰歷史的討論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黨史文獻研究院,其實和世界各國也有各種各樣的合作,學術的合作,教育的合作等等,以此通過這些方式來深化對這一段歷史的研究,來保存我們對歷史的記憶。
天安門廣場上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隆重閱兵式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4.06.2025
9月3日天安門舉行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