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變“自習室”:年輕人為何在遊樂園裡學習?

© AP Photo迪士尼變“自習室”:年輕人為何在遊樂園裡學習?
迪士尼變“自習室”:年輕人為何在遊樂園裡學習?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4.02.2025
關注
評論
最近,一些中國年輕人興起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在迪士尼等主題樂園中自習。談及原因,他們表示,在迪士尼學習的好處是學習累了可以去玩幾個項目,這樣能讓學習變得更加輕鬆。此外,這種學習方式還帶來了一種儀式感,有助於督促他們堅持下去。中國專家向衛星通訊社表示,這種努力學習的初衷值得肯定和鼓勵,為學習找到儀式感和動力也是可取的。專家同時強調,這種儀式感應該成為學習的起點。深入學習需要更深層次的動力,比如從內心中發現學習的樂趣,並真正享受學習的過程。
最近,“無痛學習法”在中國年輕人中越來越流行。原本作為遊樂場所的主題樂園,現在被賦予了新的功能,年卡用戶將其開發成了“自習室+健身房”。在中國社交媒體平台小紅書上,許多網友分享了他們在迪士尼樂園自習的體驗。他們通常已購買年卡,選擇避開高峰時段入園,找到一張桌子就坐下來學習。學習感到疲勞時,他們會去玩一個項目,放鬆身心,緩解學習帶來的壓力和疲倦感。
網上甚至還有迪士尼自習地點的測評,有人推薦安靜且有空調的地方,不過那裡的採光和通風相對稍差。也有人推薦光線柔和的地點,但坐久了會有些冷。餐廳座位常被認為是不錯的選擇。有網友稱,因為這裡的沙發舒適、椅子高度合適,還有牆上的插座可以給電子設備充電。不過,網友也提到,這裡的燈光有時不理想,用餐高峰時佔座位不太好,且環境較為嘈雜。
對於為何選擇在這裡學習,有人半開玩笑地說:“在世界上最快樂的地方做‘最痛苦’的事情”是一種平衡學習壓力的方式。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肖龍海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主題樂園提供了一個新奇又獨特的學習環境,這樣帶有儀式感的行為讓學習本身變得不再枯燥無味。

他說:“這樣的一種形式能讓人覺得今天有所收穫,也感到學習有趣。找到一個學習的地方,並願意去學習,是值得肯定和鼓勵的。只有通過學習才能進步、才能發展。不管他們在哪裡學習,只要能學到東西,感到高興和有收穫,這就是一件好事。”

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周婷支持這一做法,她認為,現代社會的注意力碎片化,很多人難以集中精力。去主題樂園學習有很強的儀式感,給人一種驅動力,使得本來容易放棄的學習變得可以堅持。

她說:“我非常能夠理解年輕人嘗試為學習創造一些環境。有些年輕人選擇在遊樂園學習或許是因為他們覺得在這裡學習會減少很多壓力,不會有一種壓抑感。而且,還會有一種‘被監督’的感覺,從而讓自己更容易集中精力,這也反映了如今專心學習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

然而,去迪士尼自習的年輕人也坦言,這種形式的學習效率確實不如在圖書館高。而且,有人質疑這種出門學習的成本過高,雖然年卡費用固定,但額外的出行成本、時間成本和用餐費用仍然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此外,也有人認為,這種學習方式更像是一種“表演”,而非真正有效的學習。
但周婷認為,無論這種學習方式是否適合大多數人,堅持學習這件事本身就是收穫,形式其實並不那麼重要。

她強調,“每個人的學習習慣不同,有些人可能確實需要通過這種帶有反差感的儀式來幫助自己堅持下去。最關鍵的是邁出第一步,去嘗試,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判斷這種方式是否真的有效。對於堅持學習的初衷我們應該給予鼓勵。”

肖龍海教授則認為,這種“儀式感”可以是一種起點,而更深入的學習還是要回歸學習的本質,在能夠集中精力的環境中,享受學習的樂趣,感受學習帶來的價值。

他強調,“真正的學習應該是一個堅持不懈的過程,是一種自我管理和自我監控的自主行為。這種自我學習並不依賴特定的場所。學習是一種認知加工的過程,需要通過大腦思考、分析、比較、判斷,最終形成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而這些,都需要高階思維的參與,需要付出努力和時間。學習需要專注、好的習慣以及對知識進行有系統的整理和輸出。表面的儀式感可能有助於營造某種氣氛,但要深入學習,還需要安靜的環境和專注的頭腦。”

俄羅斯駐華大使伊戈爾·莫爾古洛夫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9.10.2024
俄駐華大使:數萬名俄中兩國學生在雙方大學相互學習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