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50110/1063562773.html
2024關鍵詞“抽象”:中國年輕人用幽默化解壓力
2024關鍵詞“抽象”:中國年輕人用幽默化解壓力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2025年1月10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5-01-10T09:30+0800
2025-01-10T09:30+0800
2025-01-10T09:24+0800
評論
中國
社會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1/1b/1038562598_0:0:3073:1728_1920x0_80_0_0_52246952dab73daa107c29d3a7765cbb.jpg
“抽象”一詞最初源於一位遊戲主播的口頭禪,並隨著傳播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紅。截至目前,在短視頻平台抖音上,“抽象”這一話題下的視頻播放量超過900億次,其中點贊量超過300萬次的視頻接近10個。“抽象”通常帶有反套路、荒誕和無釐頭的特點,並常常融入諧音梗,既可以用於自我調侃,也可以用來調侃他人。形容一個人在“玩抽象”,通常是指此人的思維和行為很獨特、反常規。一些網絡上流行的“抽象梗”包括:“防曬霜不成膜怎麼辦,不成魔便成佛。”“有事直說,反正我也幫不了你。”“生活如果給我一拳,那會一拳打在棉花上。”“輕舟已過萬重山,烏蒙山連著山外山。”等等。為何“玩抽象”會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傳媒與輿情研究所所長、著名文化產業學者郭萬超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主要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表達形式不僅幫助年輕人緩解生活壓力,還展現了他們更加自由開放、不拘謹的態度。受訪的中國年輕人也認同這一觀點,他們認為,“玩抽象”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年輕人應對生活壓力的一種策略。通過這種調侃的方式,“玩抽象”為生活帶來了輕鬆愉快的氛圍。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魏曉妍表示:“‘玩抽象’是一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表達方式,在某個場景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或行為去化解、調侃這個場景,通過幽默的方式讓自己擺脫當時的窘境。如果結合一些‘梗’或者表情包,這些奇思妙想的幽默元素還能感染自己和周圍的人。”另一位受訪者小宇表示,“玩抽象”並不是一種完全新鮮的現象,它類似於過去的“無釐頭”,其內核仍然是對生活中令人壓力山大的事情進行解嘲。當代年輕人正在用這種方式展現自己的人生態度。郭萬超指出,社交媒體在傳播“抽象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加速了這種文化的流行。他說:“社交媒體是年輕人非常喜歡的平台,在這些平台上,這種文化容易傳播開來。此外,網絡表達有一定的匿名性,這讓年輕人能夠更加自由地表達,不像現實中那樣有太多顧忌。這種自由表達也增強了文化的傳播力。”關於“抽象文化”的未來發展,郭萬超認為,短期內它會有較強的表現力,並呈現出明顯的特徵。但長期來看,這種現象可能會變得不那麼突出,但它不會完全消失。他說:“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化的成熟,人們的焦慮感可能會有所減弱,這種現象的頻率也會降低。然而,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幽默感和態度,會讓這種文化以某種形式長期持續下去。”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41030/1062368012.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40920/1061671902.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5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1/1b/1038562598_120:0:2851:2048_1920x0_80_0_0_b41cbcfd1bd0019fe5564fef93b6c9fd.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評論, 中國, 社會
2024關鍵詞“抽象”:中國年輕人用幽默化解壓力
評論
12月2日,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發佈2024年度關鍵詞——“抽象”。據悉,該平台內去年與“抽象”相關的筆記內容超過1000萬條,“搞抽象”的評論數量更是高達1.6億條。中國專家和年輕人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對於年輕人來說,“玩抽象”既是對生活壓力的一種調侃,也是展現生活態度的方式。未來,這種帶有幽默感和創意的解嘲文化或將以獨特的形式長期存在。
“抽象”一詞最初源於一位遊戲主播的口頭禪,並隨著傳播在社交平台上迅速走紅。截至目前,在短視頻平台抖音上,“抽象”這一話題下的視頻播放量超過900億次,其中點贊量超過300萬次的視頻接近10個。
“抽象”通常帶有反套路、荒誕和無釐頭的特點,並常常融入諧音梗,既可以用於自我調侃,也可以用來調侃他人。形容一個人在“玩抽象”,通常是指此人的思維和行為很獨特、反常規。
一些網絡上流行的“抽象梗”包括:“防曬霜不成膜怎麼辦,不成魔便成佛。”“有事直說,反正我也幫不了你。”“生活如果給我一拳,那會一拳打在棉花上。”“輕舟已過萬重山,烏蒙山連著山外山。”等等。
為何“玩抽象”會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傳媒與輿情研究所所長、著名文化產業學者郭萬超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主要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表達形式不僅幫助年輕人緩解生活壓力,還展現了他們更加自由開放、不拘謹的態度。
他指出:“首先,現代年輕人的個性比較強,喜歡自我表達,他們傾向於用所謂的‘抽象’來表達情緒。通過一種不容易理解和不常見的方式,表達某種深刻的感受。我認為這是一種很有意思的現象。其次,現代社會節奏加快,年輕人的焦慮感也更加明顯,通過這種表達方式可以減壓。此外,從文化現象的角度來看,這其實反映了現代或後現代文化的一種特徵。社會焦慮加劇本身是伴隨現代化而產生的,是現代社會的一種表徵。”
受訪的中國年輕人也認同這一觀點,他們認為,“玩抽象”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演變為年輕人應對生活壓力的一種策略。通過這種調侃的方式,“玩抽象”為生活帶來了輕鬆愉快的氛圍。
生活在北京的年輕人魏曉妍表示:“‘玩抽象’是一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表達方式,在某個場景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或行為去化解、調侃這個場景,通過幽默的方式讓自己擺脫當時的窘境。如果結合一些‘梗’或者表情包,這些奇思妙想的幽默元素還能感染自己和周圍的人。”
另一位受訪者小宇表示,“玩抽象”並不是一種完全新鮮的現象,它類似於過去的“無釐頭”,其內核仍然是對生活中令人壓力山大的事情進行解嘲。當代年輕人正在用這種方式展現自己的人生態度。
他說:“‘玩抽象’帶點惡搞、幽默,並夾雜調侃。這也反映了當下流行的一種態度——佛系、隨緣、隨遇而安。面對困境,我們更傾向於用幽默和輕鬆的方式去化解,而不是死磕到底,這正是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
郭萬超指出,社交媒體在傳播“抽象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加速了這種文化的流行。他說:“
社交媒體是年輕人非常喜歡的平台,在這些平台上,這種文化容易傳播開來。此外,網絡表達有一定的匿名性,這讓年輕人能夠更加自由地表達,不像現實中那樣有太多顧忌。這種自由表達也增強了文化的傳播力。”
關於“抽象文化”的未來發展,郭萬超認為,短期內它會有較強的表現力,並呈現出明顯的特徵。但長期來看,這種現象可能會變得不那麼突出,但它不會完全消失。
他說:“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現代化的成熟,人們的焦慮感可能會有所減弱,這種現象的頻率也會降低。然而,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的幽默感和態度,會讓這種文化以某種形式長期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