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40321/1057860495.html
中國自主研制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成功試跑
中國自主研制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成功試跑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據中國媒體報道,3月21日上午,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中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位於長春的中車長客試驗線進行了運行試驗,列車成功以時速160公里滿載運行,實現全系統、全場景、多層級性能驗證,標誌著氫能在軌道交通領域應用取得新突破。 2024年3月21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4-03-21T11:04+0800
2024-03-21T11:04+0800
2024-03-21T11:04+0800
中國
高鐵
碳氫能源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065/60/1020656061_0:160:3073:1888_1920x0_80_0_0_0c8ceebf75d59ab1b0ac019d5e16d80a.jpg
報道稱,不同於傳統列車依靠化石能源或從接觸網獲取電能驅動,這次成功達速運行的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內置氫能動力系統,為車輛運行提供強勁持久的動力源,試驗數據顯示,列車每公里實際運行平均能耗為5千瓦時,滿足車輛設計的各項指標要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據悉,這款列車應用了多儲能、多氫能系統分布式的混合動力供能方案,同時採用了中車長客自主開發的氫電混動能量管理策略和控制系統,實現了整車控制的深度集成,大幅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時提高供能的靈活性和可靠性,最高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以上。據中車長客國家軌道客車工程研究中心新技術研究部副部長王健介紹,中車長客在完成氫能源市域列車氫動力系統及其關鍵部件耐久、高低溫、振動、電磁兼容、防火安全等方面試驗驗證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不同速度等級下能耗、續航里程、可靠性、牽引、制動、動力學等整車試驗,首次驗證了氫能列車在-25℃至35℃環境溫度下的實際性能,試驗結果中各指標均達到車輛設計要求。業內人士表示,本次試驗是中國軌道交通行業在氫能源技術研發應用中的重要里程碑,將進一步助推實現高端交通載運裝備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為中國交通載運裝備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科技支撐。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40314/1057692460.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4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065/60/1020656061_170:0:2901:2048_1920x0_80_0_0_e62c5ff3c983a56d1e37c4799ad10846.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中國, 高鐵, 碳氫能源
中國自主研制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成功試跑
據中國媒體報道,3月21日上午,由中車長客股份公司自主研制的中國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在位於長春的中車長客試驗線進行了運行試驗,列車成功以時速160公里滿載運行,實現全系統、全場景、多層級性能驗證,標誌著氫能在軌道交通領域應用取得新突破。
報道稱,不同於傳統列車依靠化石能源或從接觸網獲取電能驅動,這次成功達速運行的首列氫能源市域列車內置氫能動力系統,為車輛運行提供強勁持久的動力源,試驗數據顯示,列車每公里實際運行平均能耗為5千瓦時,滿足車輛設計的各項指標要求,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據悉,這款列車應用了多儲能、多氫能系統分布式的混合動力供能方案,同時採用了中車長客自主開發的氫電混動能量管理策略和控制系統,實現了整車控制的深度集成,大幅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同時提高供能的靈活性和可靠性,最高續航里程可達1000公里以上。
據
中車長客國家軌道客車工程研究中心新技術研究部副部長王健介紹,中車長客在完成氫能源市域列車氫動力系統及其關鍵部件耐久、高低溫、振動、電磁兼容、防火安全等方面試驗驗證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了不同速度等級下能耗、續航里程、可靠性、牽引、制動、動力學等整車試驗,首次驗證了氫能列車在-25℃至35℃環境溫度下的實際性能,試驗結果中各指標均達到車輛設計要求。
業內人士表示,本次試驗是中國軌道交通行業在氫能源技術研發應用中的重要里程碑,將進一步助推實現高端交通載運裝備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為中國交通載運裝備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科技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