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邁出降低軍事領域不信任的一步

© AP Photo / Mark Schiefelbein近幾個月來中美高層接觸不斷擴大,為組織兩國領導人在舊金山舉行會晤創造了有利條件
近幾個月來中美高層接觸不斷擴大,為組織兩國領導人在舊金山舉行會晤創造了有利條件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7.11.2023
關注
中美軍控和防核擴散談判在華盛頓舉行。這是四年多來的首次類似磋商。上次於 2019 年 7 月在北京舉行。兩國軍控官員也在2016年在北京舉行了會晤。
此次華盛頓會談後沒有宣佈達成甚麼一致,更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與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洛馬諾夫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這一結果完全在預料之中。

亞歷山大·洛馬諾夫專家說:“華盛頓談判很可能是關於雙方如何看待管控問題交換了意見。接觸並瞭解彼此的立場總是有益的。如果美方在這些磋商中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西方對中國的施壓已經引起中國的強烈回應,那會產生積極的效果。正是美國把這個問題逼進了死衚衕。特朗普開始恐嚇中國,拜登則將經濟恐嚇轉向軍事政治領域,拉攏許多盟友參與其中。中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公開的西方壓力。有鑒於此,中國更加重視將核武器作為一種威懾手段。美國本身也在促使中國重整核軍備。擺脫這種局面,並非易事。

總的來說,中美如何解決戰略軍控問題不大容易。全球控制和軍備削減機制是為美國和俄羅斯量身定制的。想要找到滿足美中的有效解決方案,不是花幾個月或一年的時間就能解決的。如果真能找到,那也將是在本十年末或下一個十年初。”

浙江外國語學院美國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王鵬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中美舉行軍控與防擴散磋商,首先有利於穩定中美關係,提升兩國在戰略層面的互信。

王鵬專家說:“從目前以及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來看,中美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而協調核軍控問題是中美超級大國之間建立互信機制、保持軍事透明,從而穩定雙邊軍事關係、政治關係和戰略關係最重要的基礎性舉措之一。其次,從全球角度來看,此類磋商也有利於維護世界和平。正如上述所講,中美關係是全球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兩國通過不斷的雙邊交流與建立管控機制,有助於避免出現戰略誤判,尤其是在最敏感、最尖端、最容易產生戰略誤判的核軍控領域,從而為全球大國關係的穩定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一股新的建設性力量。”

南海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7.10.2023
美國與中國發展軍方關係的前提是甚麼
王鵬專家注意到,此次華盛頓對話立足於當下,我們看到大國戰略競爭加劇,地區衝突惡化。

王鵬專家接著說:“可以說這是當前全球安全領域的兩個重大困境。一方面俄烏衝突導致美俄大國關係幾乎熔斷;另一方面中東地區巴以戰火重啓,且可能短期之內沒有明顯的緩和跡象。一旦巴以危機、俄烏危機同時持續發展,在地區性大國本身已經捲入紛爭的情況下,勢必會導致更多的全球性大國或戰略力量捲入其中,對全球的地緣安全和各地區的和平穩定造成衝擊。如果中美仍然不能夠得到及時處理和妥善穩定雙邊關係,則必然會進一步加劇已經愈演愈烈的地緣危機,使人類的和平事業和各地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面臨更大威脅。”

近幾個月來不能不說中美雙邊接觸取得了一些進展。亞歷山大·洛馬諾夫指出,這也涉及到軍事領域,剛剛舉行的軍控談判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
亞歷山大·洛馬諾夫專家說:“軍事層面接觸將得到加強和擴大。這裡指的是兩部門高級代表之間的積極互動,進行工作接觸並瞭解如何防止可能發生的危機,包括在台灣海峽。 中國國防部和五角大樓之間的接觸將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技術性的。 軍方將就如何確保海空無衝突的共存空間達成一致。”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將於11月8日至12日訪問美國。這無疑是中美雙方希望恢復先前對話的強烈信號之一。同時也表明,為中美領導人在舊金山會晤所作的準備工作並不是“自動駕駛”,而是本著相互理解和尊重彼此關鍵關切的精神。
中國願擴大與美軍事接觸但要求其遵守紅線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31.10.2023
中國願擴大與美軍事接觸但要求其遵守紅線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