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中俄教育合作的擴大是地緣政治變化的必然結果

© Sputnik / Dmitry Astakhov / 跳轉媒體庫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5.05.2023
關注
評論
中俄教育合作和交流正在擴大。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會副會長劉文飛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這是地緣政治發生變化帶來的必然結果,中俄在教育領域合作交流的增加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成為一種趨勢。
近日,莫斯科國立大學亞非學院院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向衛星通訊社表示,該院正在與中國幾所大學開展聯合教育項目。馬斯洛夫說:“我們正在與主要的合作夥伴開展合作,其中中國院校有陝西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我們正在開發聯合項目。”
馬斯洛夫還表示, 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正在積極發展與香港大學及澳門大學的關係,下一學年將與這兩所大學合辦暑期班
此外,俄羅斯總理米哈伊爾•米舒斯京24日在與北京清華大學的大學生們交流時也表示,俄中兩國大學生之間的科學研究、知識分享及經驗交流有利於強化技術主權和整個經濟。他說:“相信知識和技術的分享將會帶來非常不錯的結果,即工業、技術主權和整個經濟的發展。”
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會副會長劉文飛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現在美西方國家主張跟中國“脫鈎”,中俄兩國在經濟、科技領域合作增加,這創造了人才需求,也在客觀上拉近了兩國在教育領域的距離。
長春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5.05.2023
76名俄羅斯中學生將在長春大學完成暑期實習
他說:“假設以後俄羅斯更大量地採購中國商品,那麼中國對俄語人才的需求一定會增加。不僅僅是俄語,在航天、汽車製造等行業的人才也會缺乏,因此,兩國教育走近會是一種趨勢。培養一名本科生需要四年,現在開始佈局可能是深謀遠慮的,這是隨著地緣政治改變而產生的一種深刻的變化。”
專家劉文飛進一步指出,中俄教育合作相較於中國跟歐美國家的合作而言規模較小,因此發展潛力較大。雖然短期內不會出現突飛猛進的發展,但是考慮到國際環境等外部因素,兩國深化教育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外部壓力,因此發展的內在需求較為旺盛。
據悉,2019年中俄雙向留學交流人員規模突破10萬人。目前,雙方高校和教育機構間已簽署3000多項合作協議,建有12個同類大學聯盟和3個在建聯盟,涵蓋雙方800多所高校,成為全球最大的雙邊高校合作網絡。在華舉辦的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128個。目前俄羅斯有6萬人正在學習中文,中國有12萬人正在學習俄語。兩國學習漢語和俄語的學生人數、開設相關課程的學校都在持續增加。
今年3月22日,中俄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聲明指出,雙方將深化教育合作,推進雙向留學提質增效,鼓勵高校合作,支持中俄同類大學聯盟和中學聯盟建設,推動合作辦學和職業教育交流,深化語言教學合作,增進兩國學生交流,開展數字化教育合作。
莫大亞非學院院長:大學要全面培養漢學家,而不僅是教授語言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5.05.2023
莫大亞非學院院長:大學要全面培養漢學家,而不僅是教授語言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