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逼中國反對俄羅斯能否得逞?

© Sputnik / Vladimir Vyatkin華盛頓逼中國反對俄羅斯能否得逞?
華盛頓逼中國反對俄羅斯能否得逞?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4.01.2023
關注
《外交政策》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華盛頓錯失了讓中國反對俄羅斯的機會”。
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立馬強調:由於 特別軍事行動,中國發現自己處於不利地位。 當時共有6000名中國公民無法及時撤離,因為俄羅斯沒有事先與中國協商,甚至沒有宣佈開始軍事行動的意圖。北京已經破壞了自己在歐洲人中的形象,因為人們最初以為中國即使不加入反俄制裁,也會大力譴責俄羅斯的行為。 況且正如《外交政策》寫道的那樣,烏克蘭是中國最重要的軍事和農產品供應國,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者。而如今,這意味著在新世界秩序開始之前由於短視而宣佈與俄羅斯建立“無上限合作關係”的中國不知道怎樣有尊嚴地擺脫這種局面。該雜誌還抱怨說:美國沒有利用當時的機會開始與中國合作對抗俄羅斯,相反,繼續對中國進行道德上的攻擊:實際上中國仍在繼續發表親俄言論,不過中國宣佈使用核武器是不可接受的——就憑這一點還是要感謝中國的。最後,文章作者通過歷史對比得出美國一向行動遲緩的結論。蘇中關係在 1960 年代初期開始惡化,尼克松和基辛格直到 1971 年才想到與中國交朋友反對蘇聯。《外交政策》指出,可以讓這段歷史重演,但不能拖延。
奇怪的是,沒有西方媒體深入研究俄中關係的細節,儘管這些西方媒體通常不是用所謂即將到來的“威權修正主義者”雙邊聯盟來嚇唬世人,就是相反,樂此不疲地說甚麼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關係正在破裂。第一,兩國發展關係,首先都以本國利益為導向。 中國購買鄰國、世界上最大能源資源供應國、全球可靠合作夥伴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對中國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嗎? 或者俄羅斯無需堅持自己的立場,拋棄美國將北約東擴以及在亞太地區建立反華聯盟的侵略性政策是緊張局勢加劇和動蕩的根本原因的觀點。另一方面,俄中夥伴關係並不意味著對對方需履行某種嚴格的盟友義務,包括集體防禦。俄中專家一致認為,正是這種情況使俄中關係如此牢固和穩定。俄中這樣的大國的利益並不總是一致的,這也是很自然。每個國家都有權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而不違反任何義務。
例如,俄羅斯在南海領土爭端中不站在任何一方。中國也一樣,在與俄羅斯合作中不規避西方制裁。不管怎樣,很難指望北京願意以犧牲與北方最大鄰國的關係為代價來發展與美國的關係。畢竟中國明白美國不惜一切代價遏制中國發展的願望是客觀的長期趨勢,與中俄關係如何發展沒有絲毫關係。
俄中將進一步深化戰略夥伴關係應對外部壓力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7.01.2023
俄中將進一步深化戰略夥伴關係應對外部壓力
一方面,西方集體想要拉攏中國,但同時,例如,澳大利亞正準備購買水雷,以保護其海岸免受似乎可能的中國擴張的影響。彭博社援引澳大利亞國防部的消息稱,堪培拉擬斥資7億美元採購新一代海軍反艦水雷。這些將是“智能”水雷,可以區分軍用浮動目標和民用船隻。彭博社的文章指出,澳大利亞之所以採取這些措施,是因為中國軍事建設突飛猛進,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日益增強。 中國與所羅門群島的協議似乎允許中國在未來建立距離澳大利亞海岸僅 2000 公里的海軍基地。澳大利亞與盟國之間的所有軍事技術合作項目,包括盎格魯-撒克遜聯盟 AUKUS——其中包括建立澳大利亞核潛艇艦隊——都是因為澳大利亞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力量的擔憂。彭博社的文章寫道,AUKUS框架內的澳大利亞潛艇項目的一些細節將很快公佈,核潛艇將於2040年交付。可見,問題依然存在,如果西方本身將北京視為自己主要的長期政治和軍事對手,中國又怎麼能信任西方集體?
中澳貿易有望破冰,雙方關係或更進一步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20.01.2023
中澳貿易有望破冰,雙方關係或更進一步
在技​​術領域,從媒體報道中可以看出,美國甚至不會就此止步,會繼續試圖說服盟友加入反華技術限制行列。 據新加坡《海峽時報》報道,荷蘭和日本很快將加入對中國的半導體限制。該報寫道,去年10月拜登政府宣佈了前所未有的措施,禁止向中國供應生產最新一代芯片所需的任何設備和技術。但美國認識到,只有半導體行業的其他主要參與者加入,這些制裁才會有效。儘管美國仍然是半導體技術領域無可爭議的領導者,但如果沒有荷蘭和日本公司提供的設備,全球製造過程的某些環節是不可能實現的。直到最後一刻,海牙和東京都拒絕給出明確的答案——是否會加入強大的反華制裁行列。現在荷蘭首相呂特在達沃斯論壇間隙透露, 不久的將來可能達成有關協議。不過,呂特沒有具體說明荷蘭在與中國技術對抗中會走多遠。《海峽時報》認為,制裁範圍不會太大:例如,與美國不同,荷蘭和日本不會禁止本國公民為中國半導體製造商工作。況且,包括美國在內的半導體行業人士已經對新的制裁政策表示不滿,認為失去中國市場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此外,美國公司擔心它們在中國的地位會被未加入制裁的國家的企業所佔據。當然,如果日本和荷蘭完全限制對中國現代技術和設備的供應,北京確實無法發展自己的實力和生產最新一代芯片。但這些措施對實施這些措施的國家自身能力的影響尚不清楚。以ASML為例,聲稱公司產品的需求如此之大,中國訂單的損失很容易通過增加對其他國家的供應來彌補,而東京電子則相反,甚至不掩飾中國訂單的影響:“減少向中國供應將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海峽時報》寫道。
阿姆斯特丹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8.01.2023
荷蘭拒絕盲從美國對華出口限制或產生示範效應
據 GZERO Media網站報道,俄羅斯和巴基斯坦或將簽署一項前所未有的石油協議,而中國將在其中扮演中間人角色。報道稱,莫斯科和伊斯蘭堡正在討論從俄羅斯向巴基斯坦供應石油的可能性。 這是一筆雙贏的​交易。由於七國集團實施的制裁以及油價上限的規定,俄羅斯需要新的市場。巴基斯坦需要廉價石油。中國是這筆交易中最重要的中間人。在受到國際制裁的條件下,莫斯科用人民幣進行交易會方便很多。巴基斯坦急需能源資源,這是最大的進口項目。問題是巴基斯坦的外匯儲備正在迅速減少。 一年前是170億美元,現在只有43億美元。巴基斯坦可以用人民幣買俄羅斯的石油,也可以通過和中國的貨幣互換換來人民幣。中國作為巴基斯坦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的地位使其成為可能。GZERO Media 指出,從經濟角度來看,這對伊斯蘭堡有利。
俄羅斯衛星社不對轉載自外國媒體的信息負責。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