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1206/1046115270.html
中美間的矛盾將加劇雙方對抗
中美間的矛盾將加劇雙方對抗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獨立報》最近刊登了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當代亞洲研究所代理科學院長、高等經濟大學教授、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東亞和上合組織研究中心負責人亞歷山大·盧金撰寫的一篇關於美中對待世界秩序和兩國關係的不同立場的文章。 2022年12月6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2-12-06T17:55+0800
2022-12-06T17:55+0800
2022-12-06T19:52+0800
評論
俄媒看中國
俄中關係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b/08/1045335233_0:0:3079:1731_1920x0_80_0_0_edd8dcf05d498aa202eb3aedf72f0cc1.jpg
在他看來,華盛頓目前的政策沒有考慮到當前的現實,因為它還基於90年代的意識形態觀念:當時美國的領導地位不可否認,並且有一種理論認為這是確保世界體系正常存在的原因。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受這些觀念的支配,完全無視新權力中心的出現。如果他們之間有任何分歧,美國自然會將任何主要參與者視為威脅。這就是為甚麼美國政客竭力奉行遏制中國的政策,似乎後者正“暗中打算獲得重塑國際秩序的潛力”。事實上中國奉行的是發展自身經濟和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的政策,並沒有給自己設定施壓或擊敗任何人的任務。談到美中繁榮的平等機會,習近平在巴釐島與拜登的會晤中明確表示,他希望華盛頓採取同樣的做法。然而,美國建制派意識形態上的頑固不允許就對華政策進行重大修改。所以,儘管雙方都明白合作可以互利,但中美只能在有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亞歷山大·盧金認為,隨著中國立場的進一步加強,對抗也將隨之升級。俄中汽車行業合作有助於在西方企業退出的背景下渡過行業危機。據門戶網站 74.ru 報道,目前生產已經在兩個地點恢復——莫斯科和韃靼斯坦葉拉布加地區的一個經濟特區。現在“莫斯科人”和 Sollers 工廠將組裝中國 JAC 汽車,並以自己的品牌銷售。還出現了一家幾乎全新的企業——俄羅斯品牌 Evolute 的電動汽車生產廠,在這裡組裝東風汽車。“莫斯科人”承諾明年轉向全散裝件 (CKD) 並擴大當地供應商儲備池,並在此過程中開發自己的通用電動汽車平台。Evolute 還正在關注俄羅斯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一個項目——建造一家生產牽引鋰離子電池新的超級工廠。這種電池是電動汽車中最昂貴和最複雜的部件之一。俄羅斯汽車工業全面發展的障礙之一是缺乏自主生產的零部件,因此一些專家對該行業的未來持懷疑態度。然而,向裝配生產的轉變有助於輓救工廠和就業形勢,可以說這是擺脫當前困境的自然之選擇。如果有需求並創造條件,則有機會轉向進一步本地化的生產。 74.ru的文章最後寫道,對於更詳細的長期預測,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中國軍工聯合體不斷增長的能力引起了潛在買家的興趣。最近有消息稱,中國正在與阿爾及利亞就其SY-400短程彈道導彈系統的供應進行談判。據《軍事觀察》報道,簽訂此類合同的可能性很大。2010年代以來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提供了大量地面軍事裝備,包括PLZ-45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SR-5多管火箭炮系統以及07型和WZ-502G裝甲運兵車。由此可見,可能交付SY-400 看起來是中國在重型武器市場地位的自然提升。中國此前已有出口這些系統的經驗——SY-400 就亮相於卡塔爾和緬甸的閱兵式上。SY-400 可以攜帶兩枚射程為 400 公里的 BP-12A 導彈或 12 枚 PHL-03 300 毫米導彈。其優點之一是由於採用了將導彈容器直接安裝在底盤上的技術方案,因此易於維護,並且與同類型相比價格更低。隨著對新冠疫情管控的放鬆,俄羅斯人開始返回中國工作,儘管仍會遇到一些麻煩。 klerk.ru 門戶網站介紹了 阿爾圖爾·岑巴柳克的經歷。他於 2022 年 10 月來到深圳,並在當地一所大學擔任教師。阿爾圖爾早在疫情前就在中國工作,但由於 2020 年初兩省之間的交通意外中斷,他無法在度假結束後返回當時的工作地點威海市,於是他與其他同胞一起飛回了俄羅斯。事實證明,返回中國比他想象的要困難得多。由於在之前的一個航班上發現了感染者,他從莫斯科飛往深圳的第一個航班被取消。最終,阿爾圖爾從索契飛到中國——全程用了近一個星期。因為他需在迪拜過境,在那裡停留了六天,同時接受了出發所需的檢測。到了深圳,阿爾圖爾又被強制隔離。從他的詳細報告來看,他對條件基本滿意。他最後一次被隔離是在他將要工作的大學的校園裡。也正是從這裡開始了他整個故事的樂觀一面:阿爾圖爾熱情地描述了這座城市和他的工作條件,尤其是他非常喜歡的中國南方美食。在故事的結尾,主人公說他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他期待盡快解除管控,以便更多地在中國旅行,加深對中國的瞭解。(俄羅斯衛星社不對轉載自俄羅斯媒體的信息負責)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1206/1046114110.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730/1042796137.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609/1041853552.html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2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b/08/1045335233_0:0:2731:2048_1920x0_80_0_0_f435036b0eb4c36078d5587e166d3cd9.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評論, 俄媒看中國, 俄中關係
中美間的矛盾將加劇雙方對抗
2022年12月6日, 17:55 (更新: 2022年12月6日, 19:52) 《獨立報》最近刊登了俄羅斯科學院中國與當代亞洲研究所代理科學院長、高等經濟大學教授、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東亞和上合組織研究中心負責人亞歷山大·盧金撰寫的一篇關於美中對待世界秩序和兩國關係的不同立場的文章。
在他看來,華盛頓目前的政策沒有考慮到當前的
現實,因為它還基於90年代的意識形態觀念:當時美國的領導地位不可否認,並且有一種理論認為這是確保世界體系正常存在的原因。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受這些觀念的支配,完全無視新權力中心的出現。如果他們之間有任何分歧,美國自然會將任何主要參與者視為威脅。這就是為甚麼美國政客竭力奉行遏制中國的政策,似乎後者正“暗中打算獲得重塑國際秩序的潛力”。事實上中國奉行的是發展自身經濟和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的政策,並沒有給自己設定施壓或擊敗任何人的任務。談到美中繁榮的平等機會,習近平在巴釐島與拜登的會晤中明確表示,他希望華盛頓採取同樣的做法。
然而,美國建制派意識形態上的頑固不允許就對華政策進行重大修改。所以,儘管雙方都明白合作可以互利,但中美只能在有限的問題上達成一致。亞歷山大·盧金認為,隨著中國立場的進一步加強,對抗也將隨之升級。
俄中汽車行業合作有助於在西方企業退出的背景下渡過行業危機。據門戶網站 74.ru 報道,目前生產已經在兩個地點恢復——莫斯科和韃靼斯坦葉拉布加地區的一個經濟特區。現在“莫斯科人”和 Sollers 工廠將組裝中國 JAC 汽車,並以自己的品牌銷售。還出現了一家幾乎全新的企業——俄羅斯品牌 Evolute 的電動汽車生產廠,在這裡組裝東風汽車。“莫斯科人”承諾明年轉向全散裝件 (CKD) 並擴大當地供應商儲備池,並在此過程中開發自己的通用電動汽車平台。Evolute 還正在關注俄羅斯原子能公司(Rosatom)的一個項目——建造一家生產牽引鋰離子電池新的超級工廠。這種電池是電動汽車中最昂貴和最複雜的部件之一。俄羅斯汽車工業全面發展的障礙之一是缺乏自主生產的零部件,因此一些專家對該行業的未來持懷疑態度。然而,向裝配生產的轉變有助於輓救工廠和就業形勢,可以說這是擺脫當前困境的自然之選擇。如果有需求並創造條件,則有機會轉向進一步本地化的生產。 74.ru的文章最後寫道,對於更詳細的長期預測,仍然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中國軍工聯合體不斷增長的能力引起了潛在買家的興趣。最近有消息稱,中國正在與阿爾及利亞就其SY-400短程彈道導彈系統的供應進行談判。據《軍事觀察》報道,簽訂此類合同的可能性很大。2010年代以來中國向阿爾及利亞提供了大量地面軍事裝備,包括PLZ-45 155毫米自行榴彈炮、SR-5多管火箭炮系統以及07型和WZ-502G裝甲運兵車。由此可見,可能交付SY-400 看起來是中國在重型武器市場地位的自然提升。中國此前已有出口這些系統的經驗——SY-400 就亮相於卡塔爾和緬甸的閱兵式上。SY-400 可以攜帶兩枚射程為 400 公里的 BP-12A 導彈或 12 枚 PHL-03 300 毫米導彈。其優點之一是由於採用了將導彈容器直接安裝在底盤上的技術方案,因此易於維護,並且與同類型相比價格更低。
隨著對新冠疫情管控的放鬆,俄羅斯人開始返回
中國工作,儘管仍會遇到一些麻煩。 klerk.ru 門戶網站介紹了 阿爾圖爾·岑巴柳克的經歷。他於 2022 年 10 月來到深圳,並在當地一所大學擔任教師。阿爾圖爾早在疫情前就在中國工作,但由於 2020 年初兩省之間的交通意外中斷,他無法在度假結束後返回當時的工作地點威海市,於是他與其他同胞一起飛回了俄羅斯。事實證明,返回中國比他想象的要困難得多。由於在之前的一個航班上發現了感染者,他從莫斯科飛往深圳的第一個航班被取消。最終,阿爾圖爾從索契飛到中國——全程用了近一個星期。因為他需在迪拜過境,在那裡停留了六天,同時接受了出發所需的檢測。到了深圳,阿爾圖爾又被強制隔離。從他的詳細報告來看,他對條件基本滿意。他最後一次被隔離是在他將要工作的大學的校園裡。也正是從這裡開始了他整個故事的樂觀一面:阿爾圖爾熱情地描述了這座城市和他的工作條件,尤其是他非常喜歡的中國南方美食。在故事的結尾,主人公說他所有的努力都沒有白費,他期待盡快解除管控,以便更多地在中國旅行,加深對中國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