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1026/1045039284.html
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腦部病變惡化,病情進展快速
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腦部病變惡化,病情進展快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台北市立動物園10月26日公佈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第2次MRI(磁振造影)檢查結果。“團團”腦部病變除既有的病灶外,區域明顯擴大,且出現腫塊效應。病情進展快速,推測腦部惡性腫瘤的機率大幅提高。未來,動物園將以維護動物福祉為優先,採取舒緩照護的方式照顧”團團”。 2022年10月26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2-10-26T13:16+0800
2022-10-26T13:16+0800
2022-10-26T13:16+0800
台灣
大熊貓
中國
動物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a/1045038997_0:114:1115:741_1920x0_80_0_0_29d2a184ca60ecb0691deb38e89a5b1c.jpg
消息稱,大熊貓“團團”自10月16日開始陸續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躺著或趴著進食和休息的時間變長、動物訓練時無法像過去一樣,依照指令用鼻子碰觸到目標棒的情形,接下來緊密觀察到“團團”每天的竹葉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力持續下降,甚至不到以前平常的一半,後肢步行狀態亦不復以往。為了盡早確認“團團”的病況,台北市立動物園安排“團團”於10月22日上午再度接受腦部MRI等檢查。”團團”第2次MRI影像顯示,腦部病變除既有的病灶外,區域明顯擴大,且出現腫塊效應;病程進展快速,推測腦部惡性腫瘤的機率大幅提高,然未能進行侵入性切片檢查,仍無法百分之百確認。考慮”團團”近期的臨床表現與此次對麻醉反應、蘇醒恢復時間延長等,決定不再對”團團”進行麻醉或侵入性檢查,將以維護動物福祉為優先,採舒緩照護方式照顧”團團”。現在獸醫師每天給予“團團”藥物以舒緩症狀,並施打輸液補充水分;保育員除了從日常飼糧中添加蛋白質、維生素E、B群、補體素及膳食纖維等營養補給品、增加餵水的次數外,在處理大熊貓的食材時,也會特別幫“團團”多留一點牠愛吃的食物,鼓勵“團團”多吃一點,維持足夠的體力。為顧及“團團”的動物福利,近期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福利倫理委員會及醫療照養團隊同仁根據“團團”的現況進行生活質量評估(動物生活質量評估項目包含:行動能力、自理能力、進食與體態、感知行為、外觀及整體狀況等六項指針),結果顯示目前生活質量為尚可。8月中下旬,台北市動物園保育員發現“團團”行為與以往不同,食慾也不太好,嘴邊曾出現白色泡沫。工作團隊回放監視器影像,畫面顯示“團團”發生了3分鐘疑似癲癇的症狀。9月中旬,“團團”被送往台大附設動物醫院進行腦部MRI檢查。經MRI核磁共振檢查,初步發現左大腦半球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右大腦半球亦可見類似病變,這可能是造成癲癇發作的原因。獸醫師採集了腦脊髓液進行後續的分析化驗,同時完成整體生理檢查。有腦神經外科專家推測,團團疑似罹患類似人類的“腦部膠質瘤”,若無法治療僅能存活半年至1年。台北動物園表示,“按照人類年齡相比來判斷,“團團”目前已經50多歲了,動物園方面自然會時刻緊盯他的狀態”。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1020/1044876428.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731/1042806195.html
台灣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2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6/0a/1a/1045038997_0:0:1115:836_1920x0_80_0_0_5135b36bf974bcc073f886d267207374.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台灣, 大熊貓, 中國, 動物
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腦部病變惡化,病情進展快速
台北市立動物園10月26日公佈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第2次MRI(磁振造影)檢查結果。“團團”腦部病變除既有的病灶外,區域明顯擴大,且出現腫塊效應。病情進展快速,推測腦部惡性腫瘤的機率大幅提高。未來,動物園將以維護動物福祉為優先,採取舒緩照護的方式照顧”團團”。
消息稱,大熊貓“團團”自10月16日開始陸續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躺著或趴著進食和休息的時間變長、動物訓練時無法像過去一樣,依照指令用鼻子碰觸到目標棒的情形,接下來緊密觀察到“團團”每天的竹葉進食量、排便量及活動力持續下降,甚至不到以前平常的一半,後肢步行狀態亦不復以往。
為了盡早確認“團團”的病況,台北市立動物園安排“團團”於10月22日上午再度接受腦部MRI等檢查。”團團”第2次MRI影像顯示,腦部病變除既有的病灶外,區域明顯擴大,且出現腫塊效應;病程進展快速,推測腦部惡性腫瘤的機率大幅提高,然未能進行侵入性切片檢查,仍無法百分之百確認。
考慮”團團”近期的臨床表現與此次對麻醉反應、蘇醒恢復時間延長等,決定不再對”團團”進行麻醉或侵入性檢查,將以維護動物福祉為優先,採舒緩照護方式照顧”團團”。
現在獸醫師每天給予“團團”藥物以舒緩症狀,並施打輸液補充水分;保育員除了從日常飼糧中添加蛋白質、維生素E、B群、補體素及膳食纖維等營養補給品、增加餵水的次數外,在處理
大熊貓的食材時,也會特別幫“團團”多留一點牠愛吃的食物,鼓勵“團團”多吃一點,維持足夠的體力。
為顧及“團團”的動物福利,近期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福利倫理委員會及醫療照養團隊同仁根據“團團”的現況進行生活質量評估(動物生活質量評估項目包含:行動能力、自理能力、進食與體態、感知行為、外觀及整體狀況等六項指針),結果顯示目前生活質量為尚可。
8月中下旬,
台北市動物園保育員發現“團團”行為與以往不同,食慾也不太好,嘴邊曾出現白色泡沫。工作團隊回放監視器影像,畫面顯示“團團”發生了3分鐘疑似癲癇的症狀。
9月中旬,“團團”被送往台大附設動物醫院進行腦部MRI檢查。經MRI核磁共振檢查,初步發現左大腦半球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右大腦半球亦可見類似病變,這可能是造成癲癇發作的原因。獸醫師採集了腦脊髓液進行後續的分析化驗,同時完成整體生理檢查。
有腦神經外科專家推測,團團疑似罹患類似人類的“腦部膠質瘤”,若無法治療僅能存活半年至1年。台北動物園表示,“按照人類年齡相比來判斷,“團團”目前已經50多歲了,動物園方面自然會時刻緊盯他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