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曉夫為何1954年將克里米亞轉給了烏克蘭?
2022年5月6日, 18:43 (更新: 2022年5月6日, 18:49)
© Sputnik / Alexander Piragis堪察加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慶祝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8週年
© Sputnik / Alexander Piragis
關注
評論
為何,曾與整個國家和希特勒法西斯戰鬥的烏克蘭,變成了納粹主義復興的溫床?偉大衛國戰爭期間和之後,蘇聯對烏克蘭發生的哪些事情不事聲張?為何,蘇聯領袖們自願將頓巴斯和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分離出去?為理解烏克蘭軍事行動的前因和目標,澄清這些問題是重要的。為此,衛星通訊社向歷史學者、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教授、俄羅斯軍事歷史協會學術主任米哈伊爾·米亞格科夫進行了咨詢。
頓巴斯何時被划入烏克蘭?
目前舉世矚目的頓巴斯,17世紀才成為居民湧入區,俄羅斯各省的人到這裡開創自己的事業。頓巴斯有冶金和鍛造生產企業,而煤炭開採也達到了相當的規模。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布爾什維克掌權,這個工業發達區的命運發生了變化,在俄羅斯帝國的廢墟上,開啓新國家建設。米亞格科夫教授指出,現在的烏克蘭版圖,在當時堪稱是五顏六色的拼布被子。
他說:
“這裡有各種各樣的自封政府和無政府主義者。即有以哈爾科夫為中心的布爾什維克烏克蘭蘇維埃共和國,也有親西方的以基輔為中心的烏克蘭人民共和國,其主導力量是烏克蘭民族主義分子。在頓巴斯和黑海地區,建立了頓涅茨克-克里沃羅格和敖德薩蘇維埃共和國。但這些國家行政體存在的時間都不長。1918年末,布爾什維克宣佈建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將有俄羅斯居民的廣袤領土納入其中,其中包括頓涅茨克-克里沃羅格共和國。如此舉措,即未徵求該共和國黨領導層、也未徵求當地居民的同意。”
© 照片 : 照片由俄羅斯軍事協會新聞處提供歷史學者米哈伊爾·米亞格科夫
歷史學者米哈伊爾·米亞格科夫
© 照片 : 照片由俄羅斯軍事協會新聞處提供
為何要從俄羅斯剝奪歷史上與烏克蘭沒有歸屬關係的領土?據米亞格科夫教授介紹,可從檔案館存放的當時的文件中找出答案,包括列寧簽署的指示。
他說:
“對列寧來說,重要的是消除烏克蘭的資產階級情緒。他認為,農民是這種情緒的載體,將工人階級居多的頓巴斯和進步且有思想的知識分子納入其中,就像為烏克蘭農民‘注入’了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此外,列寧認為,受過教育的居民,儘管他們代表著各種民族,但從習慣和語言上都是俄羅斯人,可幫助加快該地區的現代化和工業化進程。因此,1934年前,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不是基輔,而是講俄語的哈爾科夫。
另外重要的是,當時正爆發國內戰爭,布爾什維克試圖不惜一切代價把住權力,將俄羅斯領土交給烏克蘭,可獲得烏克蘭民族主義力量對新政權的忠誠態度。”
米哈伊爾·米亞格科夫指出,大筆一揮,不僅是現在的頓巴斯,而且盧甘斯克、哈爾科夫、扎波羅熱、赫爾松、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薩地區都變成了烏克蘭的領土。這是蘇維埃政權送給烏克蘭的極其慷慨的禮物,而現今,基輔對蘇維埃政權卻如此憎恨。
他說:
“烏克蘭領土由此擴充了一倍,儘管嚴格地說,之前並沒有烏克蘭。在俄羅斯帝國之內,此地方僅是零散的小俄羅斯省份,烏克蘭一詞出現的時間相當晚,在19世紀。此前,現在的烏克蘭人、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曾是統一的,分成三個民族:小俄羅斯人、大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而且,他們之間從未敵對過。”
如何將俄羅斯人變成烏克蘭人?
伴隨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建立,烏克蘭民族主義獲得了新的支柱。在布爾什維克宣佈“烏克蘭化”路線框架下,俄羅斯人被強迫根植於新的現實中。而且,不僅當地政府在努力這樣做。布爾什維克中央政府,在俄語居民居多的烏克蘭,強制要求講烏克蘭語、學當地的文化,通過這種方式,縱容烏克蘭的民族主義。
米亞格科夫教授說:
“具體內容是怎樣的呢?報紙和廣播都用烏克蘭語,中小學教育用烏克蘭語,國家和黨機關的公文處理也是烏克蘭語。但要知道,基輔和其它城市的市民都是講俄語的!強迫俄羅斯人學烏克蘭語,不然的話,威脅解職。一切都非常的荒謬。上世紀20-30年代,烏克蘭的報紙是這樣的:印刷單位名稱和文章題目用的是烏克蘭語,但內容用的是俄語,目的是為了大家能讀懂。後來,這種過分情況有所緩解,但80-90年代又死灰復燃。”
赫魯曉夫為何將克里米亞贈給烏克蘭?
1919年烏克蘭的領土擴充並非孤例,二戰期間其邊界在向西移動。1939年,蘇聯紅軍成功解放運動的結果是,將利沃夫、捷爾諾波爾、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和切爾諾維茨州納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而1945 年,外喀爾巴阡地區也進入烏克蘭版圖。此時此刻,烏克蘭的地圖又變成了拼花被子,可圖上各種顏色。但1954年,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連同直屬中央的塞瓦斯托波爾贈給了烏克蘭。
© Sputnik / РИА Новости蘇共中央總書記、部長會議主席尼基塔·赫魯曉夫
蘇共中央總書記、部長會議主席尼基塔·赫魯曉夫
© Sputnik / РИА Новости
那麼,赫魯曉夫和其周邊人為何要這樣做呢?歷史學家爭論至今。有說法認為,蘇聯領導人是烏克蘭族,這對其移交克里米亞的決定有影響。但事實上,赫魯曉夫並非烏克蘭人,也不掌握烏克蘭語,緣由在其它方面。米亞格科夫這樣認為。
他說:
“1954年,赫魯曉夫剛剛掌權,感覺寶座並不穩定。有些人並不喜歡他的治理模式。而且不僅在莫斯科,甚至在他1938-1939年任第一書記的烏克蘭也是這樣。現在,他登上蘇聯政壇最高峰,需要烏克蘭有影響力的官員們的支持。因此,他擺出宏大的姿態:將克里米亞贈給了烏克蘭。克里米亞人是否願意,沒人去問,就像2022年沒人去問頓巴斯的居民,是否想加入烏克蘭。當然,1954年蘇維埃共和國之間的行政疆界變化僅是一種形式,對蘇聯人的生活沒甚麼影響。但當時誰都未曾考慮過,1991年,‘永遠堅不可摧’蘇聯解體了,這大大改變了曾經的兄弟共和國的命運。”
被任命的官員中,僅有一人不認同將克里米亞交給烏克蘭的想法。他是克里米亞州執委會第一書記巴維爾·季托夫。他公開指出,對國家來說戰略位置重要的地區,應留在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這導致赫魯曉夫的不滿。很快,季托夫被從克里米亞州領導人的位置上拿下,以某種藉口將他調到莫斯科的次級崗位上。
歷史學家米亞格科夫認為,不考慮當地居民的利益去重新划定邊界,這是一顆注定爆炸的定時炸彈。因此,2014年,克里米亞居民以絕大多數的投票率支持加入俄羅斯。而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共和國的居民,也拒絕強制“烏克蘭化”。他們一直認為自己是俄羅斯人,拒絕和烏克蘭新納粹分子們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
© Sputnik / Sergey Averin烏克蘭士兵炮轟平民
烏克蘭士兵炮轟平民
© Sputnik / Sergey Averin
並非昨日,烏克蘭成為極端民族主義和新納粹主義的藏身之處。米亞格科夫教授以歷史事實和文件為依據,向衛星通訊社講述事情發展的原委。有關此項,我們將在下期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