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121/1037229443.html
歐洲與中國發展關係缺乏獨立性
歐洲與中國發展關係缺乏獨立性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敦促歐洲停止針對香港的政治歇斯底里。這是對歐洲議會譴責“破壞香港基本自由”和“人權惡化”決議的回應。衛星通訊社咨詢的專家們認為,歐洲一些政治家妖魔化中國的目的是企圖掩蓋自身問題。 2022年1月21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2-01-21T20:09+0800
2022-01-21T20:09+0800
2022-01-26T02:23+0800
政治
評論
美國
歐盟
制裁
國際
中國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4/0b/17/1032579081_0:29:3072:1757_1920x0_80_0_0_972b569e39ebccf1e560e1caa2e4aa47.jpg
週四通過的決議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決議呼籲歐洲最高政治機構—歐洲理事會針對中國中央政府和香港官員實施精准制裁,同時呼籲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和政治抵制。法國議會也加入反華“大合唱”,於週四通過決議,譴責在新疆針對維吾爾人實施所謂的“種族滅絕”。中國駐巴黎大使館認為,決議內容是“對中國的誹謗和蓄意污名化”。此項決議由極右翼反對派社會主義者倡議,但得到馬克龍總統所在的“共和國進步黨”成員的支持。去年,英國、加拿大和荷蘭議會也通過了類似決議。美國政府稱中國的新疆政策是“種族滅絕”。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羅曼諾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歐洲議會這兩份醜聞文件的目的,也許是想暗淡冬奧會前的氣氛。顯然,此舉不會成功,但這些政治行動將對中國與歐盟關係發展起到負面作用。專家認為,在美國的壓力之下,中國與歐洲疏遠呈現出長期性和系統性。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王朔教授就歐洲議會醜聞決議問題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美國在涉華問題上不斷對歐洲施壓,僅是中歐關係惡化的原因之一。中國與歐洲發展關係的另一障礙是歐洲國家在對華立場方面沒有統一的意見。中國認為,德國是歐洲統一政策的代言人之一。1月20日,中國外長王毅在與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視頻會議時指出,中德應努力成為互利合作的典範,在中歐關係中扮演領先者角色。需要指出的是,德國新聯盟政府中似乎已形成與中國構建政策的共識。貝爾伯克表示,德方致力於與中國發展穩定的夥伴關係。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11222/1036762548.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120/--1037208762.html
https://big5.sputniknews.cn/20220119/1037174731.html
美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2022
News
cn_CN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https://cdn.sputniknews.cn/img/07e4/0b/17/1032579081_176:0:2907:2048_1920x0_80_0_0_15873f903679091343dc9e5ed80320ba.jpg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feedback.cn@sputniknews.com
+74956456601
MIA „Rossiya Segodnya“
政治, 評論, 美國, 歐盟, 制裁, 國際, 中國
政治, 評論, 美國, 歐盟, 制裁, 國際, 中國
歐洲與中國發展關係缺乏獨立性
2022年1月21日, 20:09 (更新: 2022年1月26日, 02:23) 評論
中國外交部駐港公署敦促歐洲停止針對香港的政治歇斯底里。這是對歐洲議會譴責“破壞香港基本自由”和“人權惡化”決議的回應。衛星通訊社咨詢的專家們認為,歐洲一些政治家妖魔化中國的目的是企圖掩蓋自身問題。
週四通過的決議沒有法律上的約束力。決議呼籲歐洲最高政治機構—歐洲理事會針對中國中央政府和
香港官員實施精准制裁,同時呼籲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和政治抵制。
法國議會也加入反華“大合唱”,於週四
通過決議,譴責在新疆針對維吾爾人實施所謂的“種族滅絕”。中國駐巴黎大使館認為,決議內容是“對中國的誹謗和蓄意污名化”。此項決議由極右翼反對派社會主義者倡議,但得到馬克龍總統所在的“共和國進步黨”成員的支持。
去年,英國、加拿大和荷蘭議會也通過了類似決議。美國政府稱中國的新疆政策是“種族滅絕”。
俄羅斯科學院世界經濟和國際關係研究所副所長亞歷山大·羅曼諾夫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歐洲議會這兩份醜聞文件的目的,也許是想暗淡冬奧會前的氣氛。顯然,此舉不會成功,但這些政治行動將對中國與歐盟關係發展起到負面作用。專家認為,在美國的壓力之下,中國與歐洲疏遠呈現出長期性和系統性。
他說:“歐洲談論戰略自主使中國迷惑,其實,歐洲並沒有戰略自主。歐洲指出在經濟和政治上發展自己的路線,但實際上,是在華盛頓的主航道上行進,對華採取與美國類似的政策。中國對歐盟平衡、獨立、理性、可靠和可預見的期望正變得越來越少,也不再完全希望歐盟有戰略自主。”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王朔教授就歐洲議會醜聞決議問題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美國在涉華問題上不斷對歐洲施壓,僅是中歐關係惡化的原因之一。中國與歐洲發展關係的另一障礙是歐洲國家在對華立場方面沒有統一的意見。
他說:“近一段時間中歐關係關於所謂競爭性的內容日漸增多,歐洲在人權價值觀問題上對中國的批評也日漸猛烈。對此我認為這無疑是歐洲自己的問題,他們對中國看法的改變更多地是源於自身的不自信。歐洲將目前自己所面臨的經濟、社會、政治各方面問題歸結於外部環境,將中國社會的發展和治理政策視為是對西方制度的威脅。毫無疑問,歐洲的解讀顯然是錯誤的。”
“近來隨著中歐投資協定的暫停,歐洲議會在反華方面可以說是扮演著急先鋒的角色,包括一些國家的議會也在在涉疆、涉台和涉港問題上對中國橫加指責。雖然這些可能不一定全部都是有意串通,但確實是一個反華大合唱,目的是將中國定義為壞人,同時通過貼標籤或妖魔化的方式來否定中國的發展和成績,並掩飾歐洲自己能力的不足。”
“就這一情況而言,我認為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因為歐盟有27個成員國,每個國家的立場都不同,甚至每個國家內部也存在不同的聲音。無論是歐洲議會還是法國國民議會,都只能代表部分聲音。長期以來歐洲內部議會之間、議會和政府之間以及政黨之間的對華政策都有爭論,不僅證明瞭中歐關係的複雜性和多元性,同時也反映了歐洲內部政治的碎片化。當前歐洲各國政府均是由多黨組成,在對華合作還是競爭方面沒有統一的認知,我想這種不同聲音混雜在一起的局面也是導致中歐關係發展遇阻的重要原因。”
“中方希望歐洲能夠形成比較清晰的統一對華政策,畢竟這是保障中歐關係平穩持久發展的重要因素。實際上最近歐盟也一直在醖釀此事,但是不可否認,由於各方利益難以趨同,若要歐洲內部現在形成統一意見是非常困難的,至少短期內難以實現。”
中國認為,德國是歐洲統一政策的代言人之一。1月20日,中國外長王毅在與德國外長貝爾伯克視頻會議時指出,中德應努力成為互利合作的典範,在中歐關係中扮演領先者角色。需要指出的是,德國新聯盟政府中似乎已形成與中國構建政策的共識。貝爾伯克表示,德方致力於與中國發展穩定的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