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後為何對中俄態度強硬且高調?

© Depositphotos.com / Motortion英國脫歐後為何對中俄態度強硬且高調?
英國脫歐後為何對中俄態度強硬且高調?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5.12.2021
關注
英國將公佈新的國家網絡戰略,重申中俄為“戰略對手”。專家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英國脫歐後在對中俄的態度上具有較強“攻擊性”,這是其正在重新尋找全球定位的表現。英國的高調表態,在某種程度上是在向美國展示其姿態。
據路透社報道,英國將於週三公佈新的國家網絡戰略,其中認為,“中國和俄羅斯繼續主張對網絡空間擁有更大的國家主權,作為應對安全挑戰的答案。關於網絡空間規則的辯論將日益成為大國之間系統性競爭的領域,並伴隨著價值觀的衝突。”
報道稱,英國將中國和俄羅斯描述為戰略對手,認為中俄努力控制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微處理器設計等一些重大技術,可能威脅到西方安全和相對自由的互聯網。
英國表示,6G、人工智能、微處理器和一系列量子技術,包括量子計算、量子傳感和後量子密碼學,是發展的重點。
英國軍情六處處長理查德•摩爾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01.12.2021
英國軍情六處渲染中俄高科技威脅論,專家:英國戰略轉變為“美國跟班”令人失望

不久前,英國軍情六處渲染“中俄威脅論”。據美聯社報道,英國軍情六處負責人理查德·摩爾11月30日在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發表講話時表示,在一個不穩定的世界中,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國際恐怖主義構成了英國情報人員面臨的“四大”安全問題,各國和非法組織都在競相利用快速變化的信息技術。英國情報機構應該與科技公司合作,以抗擊來自中俄的威脅。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英國在國家網絡戰略中對於中俄的定位再次說明,英國目前的態度是堅決地同美國“站在一起”。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拋棄了利益至上的實用主義路線,相反,這種跟美國抱團、對中俄強硬的態度恰恰是實用主義的體現。他說:
“英國現在離開了歐盟,它需要尋找依靠的核心,讓大家繼續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英國顯然是把‘英美特殊關係’又重新作為它的戰略重點‘拾起來了’。”
英國外交一方面以務實聞名,是最早承認的新中國的西方大國之一。習近平主席2015年訪問英國期間,中英達成共識,決定共同構建中英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開啓持久、開放、共贏的中英關係“黃金時代”。
而在另一方面,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英國在重大政策上頻頻與美國保持一致。例如,在對待華為的態度上,英國首相約翰遜曾於今年7月下令,在2027年底之前徹底清除5G網絡中的華為設備。此外,還於去年11月頒布新法律,如果英國電信業者違反禁令使用中國華為製造的設備,可能面臨最高為營業額10%或每天100000英鎊(133,140美元)的罰款。英國政府表示,《電信(安全)法案》將提高英國電信網絡的安全標準,並消除高風險供應商的威脅。近日,英國選擇跟隨美國,對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
Цифровой юань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4.12.2021
為甚麼數字人民幣會讓英國情報機構感到恐慌
在脫歐之後,英國戰略中“跟隨美國”比重在不斷增加。英國政府在今年3月16日發佈了一份長達114頁的報告,題為《競爭時代的全球不列顛:綜合戰略,外交,安全,發展援助和防務評估報告》。這是冷戰後英國對外交和國防政策最大規模的一份評估審查報告。文件表明,英國希望擴大在印度-太平洋地區民主國家中的影響力,同時保持與美國的強大聯結。
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份報告里,中國被提到了27次,被定位為“競爭對手”,而俄羅斯被認為是“頭號威脅”。英國對華這一定位與拜登政府稱中國為“最嚴峻的競爭對手”“美國21世紀面臨的最大地緣政治考驗”如出一轍。
丁純教授認為,儘管英國將 “鞏固英美同盟”作為目前的戰略重點,但其對外的定位是比較混亂的。可以認為,英國仍處於尋找定位的過程中。因此,在這種背景下,英國發出一些“高調”的表態,有其內外的成因,也無需太過看重。
他強調:“英國脫歐以後,在重新尋找其在全球定位,包括與歐盟、跟美國、跟中國的關係定位。現在面對疫情,英國國內政治最近也非常亂,所以,雖然英國目前對中俄的數字、國防、安全上的表態相對‘高八度’,可以視作它彰顯自己立場和存在感,也反應了內部混亂未定的情形。一方面在網絡等事情上追隨美國,對中國強硬。另一方面,又希望在經濟等領域與華合作。也可能今天跟中國對峙,明天對華對話談經濟合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此前曾表示,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反對任何形式的網絡攻擊,反對任何機構或個人借網絡安全問題向中國潑臟水,反對個別國家一味追求本國優先,動輒以網絡安全為名抹黑他國,蒙蔽人民。各國應在網絡安全問題上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對話合作,共同應對網絡威脅,真正讓數字技術給人民帶來福祉。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