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參議員無法就與中國進行科技對抗事宜達成一致

© AP Photo / Jose Luis Magana美國參議員無法就與中國進行科技對抗事宜達成一致
美國參議員無法就與中國進行科技對抗事宜達成一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9.11.2021
關注
美國參議員無法就與中國進行科技對抗事宜達成一致。美國國會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民主黨人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建議把《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USICA)納入 《2022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加以通過。舒默確信,提高美國的對華競爭力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應該在國防授權法案框架下單獨列出撥款章節。他的反對者認為,一切都將以個別相關公司獲得巨量資金而結束。
《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今年6 月在參議院獲得通過,得到了民主黨和共和黨的支持。《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的目的是在對抗中國科技發展的背景下提升美國的科技潛力。這部法案規定撥款 520 億美元,用於擴大美國國內芯片和微電路的生產數量;撥款 1900 億美元,用於資助旨在增強與中國競爭能力的額外研發工作。
按照美國憲法,參議院所通過的法案應該在美國眾議院獲得通過。然而,眾議院對《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持懷疑態度。眾議院的領導們多次強調,希望眾議院本身對抗中國科技影響和競爭的法案獲得通過。儘管如此,目前他們還沒有草擬出任何文件。
白宮表示,拜登依舊想與習近平談一談,但是暫時沒有關於電話通話的新聞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6.11.2021
美中峰會:從易到難

民主黨人查克·舒默以在美中關係中持“鷹派”觀點而聞名,他似乎決定智勝體系。可以理解,沒有人會推遲《2022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的通過——這是維護國家國防能力和安全的最重要的基礎。《2022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規定每年的撥款約為 7500 億美元。因此,如果加上《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規定的撥款,支出可能達到1萬億美元。
共和黨人反對這些支出。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說,共和黨人明確表示,將阻止把《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納入 《2022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 )加以通過的可能。在預算撥款方面,共和黨人經常給民主黨人製造問題。儘管兩黨在必須對抗中國的問題上出現了罕見的共識,但共和黨人仍然懷疑,如此巨量的資金是否會得到有效的使用。
舒默對作出這一決定的解釋是,芯片短缺是一個嚴酷的現實,美國應該促進本國科技行業的供應鏈發展,以確保獨立於中國。與此同時,他的對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批評這項倡議,指出它只會使受雇於軍事工業綜合體的少數私營公司和承包商暴富。桑德斯指出,正是這些企業曾一度將生產外包給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國。因此,除了為被選中的企業提供額外的暴富資金之外,這一措施現在不會帶來任何東西。
實際上,重要的是理解,全球供應鏈是在市場規律的影響下形成的。當然,美國憑借其巨大的資源和經濟實力,可能形成替代性、非市場性的分工機制。然而,問題是達成這一目標的代價將是甚麼。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姜躍春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不管看上去有多麼離奇,但美國在追求競爭力的過程中,可能喪失本國的殘餘優勢。
“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經濟體,不僅擁有決策能力,而且調控能力也很強。如果美國強行確保供應鏈獨立,我認為應該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他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價不會小。眾所周知,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資源是按照經濟規律分配的,特別是過去全球經過幾輪的投資和產業轉移,加強了各國產業的優化配置,以保障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而且發達國家將一些相對落後的產能轉移到新興經濟體國家,不僅有利於帶動新經濟國家的發展,對發達國家本身也是利好,有助於本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如果美國強行改變運行模式,不僅需要付出代價,也會影響自己的國際競爭力”。
當然,在半導體行業,美國擁有絕大多數的關鍵專利和技術。正因如此,芯片成為華盛頓和北京之間另一個紛爭的起源。美國利用本國的科技領先地位向中國施加壓力。例如,限制包括中國電信巨頭華為在內的一些公司獲得本國技術的通道。重要的是瞭解,離開美國技術,就不可能生產出最先進的芯片,哪怕生產是在第三國進行的。因此,美國對其他國家保持著強大的壓力槓桿。
但同樣重要的是,由於供應鏈的全球化和國際分工,芯片和微電路的最終生產不在美國進行。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新加坡舉行的彭博新經濟論壇(Bloomberg New Economy Forum)上承認,美國現在的芯片和微電路總產量僅佔全球總產量的 12%-13%。同時,技術最先進的芯片根本不是在美國生產的。雷蒙多表示,為確保供應的穩定,美國鼓勵在“友好”國家發展芯片生產。
中國從未把本國工業主導地位當作制裁大棒。大多數專家同意以下觀點,那就是芯片短缺是由新冠病毒大流行(COVID-19)造成的全球供應鏈故障引起的,也是由受疫情影響而產生的需求結構嬗變引起的。例如,對消費電子和計算機的需求急劇上升,因此開始更多地使用芯片來滿足這些需求。而且,包括汽車行業在內的其它行業都面臨著芯片短缺的問題。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重塑供應鏈沒有客觀的原因。美國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仍然不能相互孤立。順便說一下,儘管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政治關係不斷惡化,但兩國之間的貿易關係仍在增長,就證實了這一點,專家姜躍春說。
中國期待歐盟為發展經濟合作先做讓步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1920, 17.11.2021
中國期待歐盟為發展經濟合作先做讓步
“中美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一個代表發達經濟體,一個代表發展中經濟體,從經濟結構層面來看二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比如與人民生活相關的日用品、輕工業產品主要在中國生產,高科技產品則更多的來自美國。如果雙方能夠開展良性合作,將能夠實現效益最大化。過去幾十年兩國經貿關係不斷深化發展,實際上相互有很深的依賴性。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想要人為切斷或者阻隔這種關係,未必是易事。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儘管強調了兩年的“硬脫鈎”,但結果是雙邊經貿關係還在不斷上升,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也在增加,這反應了美國市場對中國產品的依賴度很高,已經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美國提出要與中國“再掛鈎”,也證明要想完全切割中美之間的經貿聯繫非常難”。
中國《環球時報》在評論圍繞《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開展的辯論時指出,如果法案獲得通過,那麼中美兩國之間的科技合作將更加困難。要知道,包括美國硅谷在內的已經取得的所有進步——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最聰明的頭腦之間無限交流知識和經驗的結果。 影音分享網站油管(YouTube )或繪圖芯片公司英偉達(Nvidia,港台常譯作輝達)等許多科技公司都是由華裔創辦的。因此,與中國隔絕不僅在經濟上代價高昂,而且還會剝奪美國最重要的資源——智力資源。至於這次究竟是常理和實用主義佔上風,抑或是政治和意識形態佔優勢,目前尚不清楚。但佩洛西表示,眾議院和參議院將舉行會議,在有問題的競爭法案上制定統一立場。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