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將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第二次訪問韓國。他上次訪問首爾是在去年 11 月。今年4月,他在中國東南部的廈門市會見了韓國外長鄭義溶。
中國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廣西民族大學東盟學院副院長葛紅亮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王毅頻繁出訪東盟國家凸顯了東盟在中國外交中日益上升的戰略作用。專家還認為,與東盟國家發展接觸有助於中國抵抗美國的挑釁政策:
"自2013年以來,中國無論是高層領導還是外交部官員到訪東南亞的頻率相比以往都高了很多。這樣高的一個頻度背後,象徵著東南亞在中國的周邊外交中是重要的一個環節。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我們可以看到東南亞已經成為了中國周邊外交合作的首要議程。
當前東南亞國家的地位又有了新的提升。疫情前東南亞是中國在國際間捍衛多邊主義、維護國際正義的重要戰略合作夥伴,包括反對特朗普時期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及單邊主義。在這種關係未發生改變的前提下,疫情期間東南亞更是與中國在輿論、疫情防控層面形成了守望相助的關係,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給予了中國極大的支持,彼此相互援助,在國際合作抗疫方面形成了非常好的合作關係。今年以來大家都在探討後疫情時代持續加強往來的意願。特別是今年東盟國家外長先後到訪中國,就繼續加強合作抗疫與發展合作展開對話。而且今年恰逢中國與東盟對話關係建立30週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契機。所以無論是疫情前、疫情時還是疫情後,東南亞國家在中國周邊外交中的地位都是日趨凸顯,並且越來越具有戰略意義。另外,中國和東盟都希望通過RCEP來構建一個相對穩定的區域性產業鏈,雙方在這方面有著巨大的戰略利益。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比如美國。自今年5月底以來美國拜登政府加快了重返東南亞的節奏,中美在東南亞的新一輪競爭可能將拉開序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往來,有助於應對美國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挑唆。"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比如美國。自今年5月底以來美國拜登政府加快了重返東南亞的節奏,中美在東南亞的新一輪競爭可能將拉開序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往來,有助於應對美國在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的挑唆。"
8 月底,美國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訪問新加坡和越南,呼籲對抗中國在該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她成為拜登政府訪問該地區的最高級別官員。
俄羅斯科學院東方研究所東南亞、澳大利亞和大洋洲研究中心專家阿爾喬姆·加林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新加坡是制定東盟戰略的中心之一。在此情況下,他提醒大家注意,美國副總統哈里斯放棄了讓東盟國家損害對華關係而選擇美國一邊站隊的要求:
"這種強硬路線因全球危機而無法推行下去,因為美國無法補償不可避免的成本。在東盟國家失去與中國的正常關係後,自然會產生貿易和經濟成本。因此,如果說在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當政時美國堅持讓東盟國家選邊站的話,現在則被迫放棄這些要求。在全球危機的條件下,沒有人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沒有人會冒險。這部分可用他們缺乏某種戰略來解釋,他們多半是在見機行事。儘管試圖推廣印太概念,但目前並未在美國行動中看到統一戰略的制定。而在他們制定這種明確、一貫的戰略之前,他們的印太倡議自然也不會取得成功。"
加林認為,預計王毅在訪問期間將確認對發展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的政治支持。這有助於獲得新的外交紅利,其中包括在與美國競爭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時獲得優勢:
" 中國仍像過去一樣處於把本國在該地區強大的經貿地位轉化為外交影響力的階段。因此,這些國家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問題可能會在訪問期間佔據特殊位置。即使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條件下,中國也穩穩地成為東盟的主要貿易夥伴,從而在世界危機的背景下緩和了東盟的地位。在後大流行時期,建立經貿關係將尤其重要。
當然,華盛頓正在試圖在該地區推進國防和地緣戰略議程,但它目前還不能像北京那樣提供如此巨大的經濟條件和利益。美國提出各種政治倡議,但對亞洲國家而言,政治倡議所佔的地位次於經濟福祉。因此,中國在與美國競爭在亞洲的影響力時佔上風。"
中韓正在就組織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首爾進行國事訪問事宜進行談判。 這次行程起初計劃去年開展,但因大流行而推遲。或許在王毅此次訪韓期間,他還計劃在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時弄清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