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智冰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譜AI和小冰聯合培養。清華大學教授、智源研究院學術副院長唐傑,就是“華智冰”的老師。他介紹,“‘華智冰’其實還比較小,只不過它的成長速度比人類快很多,如果說它今天只有6歲,也許明年可以到人類12歲的水平。”
唐傑也為“華智冰”制訂了“學習”計劃。他表示,除了對其進行不同能力的數據訓練,團隊會將“華智冰”“培養”成為一個“大模型”,具備可持續學習的能力。
據悉,團隊將持續訓練“華智冰”,在音樂、繪畫及詩歌等領域的創作能力,以及基於情感的交互能力。
聊天機器人“小冰”的聯合創始人彭爽表示,希望華智冰在未來能夠進行更多的互動,而不是機器人,更像人類。他認為:“華智冰不會取代學生,但會豐富校園生活,促進人類與人工智能的更緊密聯繫。她可以互動和合作,做一些創造性的工作。”
據《第六聲》報道,一名清華大學計算機學專業學生表示,由於學校沒有大肆宣傳,大多數學生還不知道他們的人工智能同學。
中國政府在人工智能領域打造了一個雄心勃勃的願景,計劃到2025年在人工智能基礎理論方面實現“重大突破”。政府還希望這項技術將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和工業能力升級的推動力。
近年來,中國越來越多地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包括健康和教育在內的多個領域。然而,面部識別技術的日益廣泛使用引發了人們對隱私的擔憂。與此同時,許多公司利用人工智能開發了多種多樣的東西,包括幫助拯救地方方言的應用程序、自動駕駛汽車、新聞主播的數字替身、甚至是為孤獨男性提供陪伴的聊天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