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伊萬·莫伊謝耶夫告訴《觀點報》,成功發射未來空間站核心艙是中國取得的一個了不起的科技成就。
他說:“中國版空間站是中國人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們向他們表示祝賀。與其他空間站一樣,中國空間站的用途顯然也是用於科學研究。也就是說,研究如何在太空中生活,如何在太空中建造所需要的一切等等。”
莫伊謝耶夫指出,與“和平”號或國際空間站相比,中國空間站雖然不大,但它值得自豪的是載有高科技設備。
莫伊謝耶夫接著說: “中國空間站的設計非常複雜和巧妙。在上面可以做很多工作。為它配備了現代化裝備和電子設備以及最新技術。”
《今日經濟》雜誌撰文稱,由中國發射到低地球軌道上的“天河”艙將成為未來空間站的核心,其大小雖然僅是國際空間站的四分之一,但就其性能而言將超過它。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代理所長阿列克謝·馬斯洛夫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考慮到國際空間站的老化,打算將來為其他國家提供服務。儘管該項目受到美國制裁,但已有來自16個國家的科學家加入了‘天宮’計劃。”
“天河”發射成功後,將向其發送貨艙,之後再送去載有三名宇航員的載人飛船。將更多的新艙逐漸運送到“天河”中來。最終,為運作做好充分準備的中國“天宮”軌道站將呈T形。在更換宇航員期間,三名宇航員或六人將能同時在空間站停留10天。
聯邦新聞社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俄羅斯也始終沒有原地踏步,而是在不斷提升本國的航天實力。 《俄羅斯聯邦空間活動法》明確規定了航天事業是國家發展的優先方向。計劃在2030年將俄羅斯宇航員送到月球,並在2035年與中國一起建成月球基地。然而,有關在2025年俄羅斯開始獨自建造空間站的消息讓美國感到不安。原因是俄羅斯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後,維護該站的所有責任將移交給美國。太空政策專家格雷格·奧特里(音)現在就已懷疑美方能否自己支撐該站的運行。在他看,像俄羅斯這樣的“寶貴”合作夥伴的離開將對國際空間站產生負面影響。
正如文章指出的那樣,俄美太空競爭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最終將導致軍備競賽的升級。俄方一再呼籲美國響應“禁止在太空部署武器”的倡議。但到目前為止華盛頓對這一倡議置若罔聞,只強調制定外層空間的行為規範。這場競賽的第三方將是中國,中國已經在與俄羅斯制定聯合計劃。
今天中國人正在積極從事軌道站的建設工作,計劃明年完成該項目。未來的“天河”核心艙全長16.6米,最大直徑為4.2米。它是迄今為止中國製造的最大的航天器。計劃艙內包括控制和管理中心以及船員的主要生活空間。當然還要進行科學技術實驗。
國際空間站將於2024年退役。理論上這意味著中國空間站屆時將成為地球軌道上唯一的空間站。
(衛星社不對轉載自俄羅斯媒體的信息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