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還是秩序
幾十年來,瑞士第二大城市日內瓦一直倍受世界富豪們所青睞。許多大型國際組織總部也位於此地。旅遊業在瑞士聯邦共和國的財政收入中佔有重要一席---佔總收入的六分之一,而日內瓦正是一個旅遊業發達的城市。
如今,旅遊業收入面臨風險。原因就在於禁穿尼卡布的法令。
西賈布是一種遮蓋頭髮的面紗,而尼卡布則遮蓋整個身體。不同的穆斯林國家及社群對著裝的要求也不盡一致,一些地方要求必須穿戴尼卡布,而另一些地方的穆斯林,如生活在俄羅斯的穆斯林,則只需穿戴西賈布。絕大部分的伊斯蘭權威神學家認為,尼卡布屬於民族服飾,而非宗教服飾。
然而,傳統的歐洲人並不關心這些細節。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各國對於穆斯林著裝問題就爭論不休。據說,穆斯林著裝影響穆斯林們真正融入社會。
現在,瑞士的立法者們也持同樣的觀點。瑞士的一些州已經禁止穿戴尼卡布。如今,他們打算在瑞士全國執行禁令,三月初瑞士將舉行全民公投來最後定奪。
實施尼卡布禁令最主要的原因是安全問題。禁令支持者們認為,歐洲發生的恐怖襲擊中,絕大多數都是由穿著尼卡布的伊斯蘭婦女實施的,這些穿尼卡布的伊斯蘭婦女也因此被稱作黑寡婦。出於安全考慮,一些穆斯林國家也禁止尼卡布,如突尼斯和摩洛哥。
禁令反對者的反駁意見為:首先,該禁令從根本上違背了信仰自由的權利。其次,佩戴尼卡布的女性很少見。瑞士司法部長表示:“瑞士沒有蒙面的問題。這裡只有大約20-30%的女性佩戴尼卡布。”當然,司法部長所指為瑞士聯邦共和國公民,而非旅遊者和移民。
歐洲人士的恐慌
瑞士司法部長所言並未使瑞士人安心。根據社會學家提供的數據,近十年來,瑞士的穆斯林從人口總數的5%增加到了15%左右。人口學家預測,如果繼續以這樣的速度增長,那麼本世紀末瑞士將成為一個伊斯蘭國家。
這樣的狀況使原住民非常不安。調查顯示,約65%的人不願意讓伊斯蘭教成為和新教、天主教同等的官方宗教。超過80%的人非常擔心“基督教價值觀的未來”。
敘利亞戰爭中,有瑞士公民支持恐怖分子並參戰。這樣的消息讓瑞士人憂心忡忡。2016年特警們發現非法武裝分子中有73人持瑞士護照,這讓瑞士人更為恐慌。甚至在瑞士境內也發現有極端分子。
十年之後,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也談及這個問題。就目前情況而言,禁令並未取得成效。相反,宗教人士被紛紛激怒。他們中有不少人反對政府的這項禁令。與此同時,法國議會有意通過保護共和價值觀的提案。根據該提案法國政府將進一步加強對宗教社團的管理,加大力度打擊宗教極端主義以及煽動仇恨的言行。例如,超過1萬歐元的境外匯款必須申報。此外,法國政府還將強化對教育系統的管理。該提案的其它內容也可能涉及宗教社團的活動。
歐洲議會議員埃爾茲別塔·克魯克在一份致歐盟各國首腦的聲明中表示:“我們,包括比利時、法國、德國和瑞典,都是歐洲穆斯林化的見證者。穆斯林基本上居住在市郊的封閉社區,事實上不受法律管轄。這些穆斯林社團遵循的是伊斯蘭教法典,各穆斯林家庭所納稅款也相應為伊斯蘭稅項。”
根據法國對內安全總局提供的報告,共有150個城區為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所控制。警察根本無法涉足。只有在軍隊掩護下警察方能進入這些區域。
很多時候,尼卡布問題如同催化劑,引發歐洲與穆斯林之間的衝突。除法國之外,比利時、奧地利、丹麥、拉脫維亞和保加利亞等國也禁止佩戴尼卡布。而德國、荷蘭及挪威則實施特定情況下的禁令。
無解悖論
如何實現穆斯林社團的歐洲一體化,對此歐洲各界至今尚無定論。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尼卡布面紗禁令問題。在審理法國尼卡布面紗禁令一案時,歐洲人權法院的裁定結果便是明證。2014年該法院作出了模稜兩可的判決。一方面,法院承認面紗禁令不會改善公共安全狀況;另一方面,法院判決稱尼卡布有悖於公民國家准則。
這場辯論至今仍甚囂塵上。全球疫情發生以後,宗教人士滿懷希望,以為各國政府會取消禁令。然而事與願違。新法令規定,法國與比利時的穆斯林婦女將被處以雙倍罰款,如果她們被發現沒帶口罩(135歐元),或者遮蓋了面部(150歐元)。此後,穆斯林們開始譴責歐洲的雙重標準。
由此看來,全球疫情加劇了穆斯林與各國政府間的矛盾。俄羅斯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宗教學家羅曼·隆金認為,目前還不太可能解決這個矛盾。
他預測說:“歐洲在對待宗教人士的問題上不太謹慎,由此將會產生的後果就是在歐洲出現一個全新的、統一的穆斯林地下組織。”
他認為:“限制宗教的外在表現形式完全出於意識形態動機。因此,各國政府頒布禁令的舉動中含有反宗教的意味。”
類似舉動只會加劇局勢的惡化。如果瑞士禁止佩戴尼卡布,這或將引發更為劇烈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