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颶風離開海洋後,力量會快速變小,因為接觸不到水和濕潤的空氣。此二者是颶風的重要能量來源。數據分析和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這是海洋年均水溫升高和全球變暖導致的其他後果所致。相關論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專家認為,全球變暖可能嚴重影響了北美和亞洲颶風多發地區的空氣濕度。有這種想法的Li Lin及其同事Chakraborty研究了近50年在北大西洋形成後席捲陸地的所有颶風的移動軌跡和產生的後果。
分析表明,與上世紀60年代相比,這一時期颶風威力減弱速度變慢。之前,颶風抵達陸地後一天內威力一般減小75%左右,現在為50%。
為解釋這一現象,專家們建立了計算機模型,模擬幾乎每年都會席捲美國海岸的典型颶風。專家借此計算了溫度和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對大西洋海上颶風的形成及其向陸地移動方式的影響。
結果發現,颶風衰減異常緩慢可能是因為,由於大西洋水溫不斷升高,海面風的移動特點發生變化,導致颶風中心水蒸氣聚集速度較以前加快,登陸北美海岸的颶風因此能量更強,也就能更加深入陸地,且肆虐的時間較之前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