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選舉於11月3日舉行。目前,美國大選計票尚未結束,但各個州的計票已進入收尾階段。當地時間11月7日,多家美媒測算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得超過270張選舉人票。隨後拜登表示自己在總統選舉中獲勝。而美現任總統特朗普仍拒絕承認敗選,並對當前大選的合法性提出質疑,誓言要發起進一步法律挑戰。
巴殿君說,“儘管目前官方的結果還沒出來,但如果一切順利,還是拜登會當選。因此,我們關於中美關係及對中國影響的判斷都是基於拜登最終上台執政做出的。”
他分析認為,第一、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本質不會改變。將中國列為頭號競爭對手是美國兩黨的共識,這不是特朗普決定的,拜登上台也改變不了,即使他想改變,國會也不可能同意。有人把拜登接受媒體採訪時表態“俄羅斯是美國在國際舞台上最大威脅”和“中國是競爭者”看作是美國對華外交根本調整的信號,這是根本錯誤的。
巴殿君認為,不管是從歷史還是國際關係的基本原理,霸權國家都會極力防範和打壓追趕國家。美國領導人換屆最多只是打壓方式有所變化,本質不會改變,認為中美關係將得到大幅改變的判斷太樂觀且沒有事實和理論基礎。
他繼續說,第二、打壓方式將發生一定的改變。那就是從亂箭政策變為“囚籠政策”,不僅包括此前的聯盟體系,還會建立新的聯盟體系,比如打造“亞洲版北約”。從最近歐洲的表態來看,美歐修復關係的意願都很強烈,儘管歐洲不一定願意跟著美國與中國對抗,但出於意識形態和來自華盛頓的壓力,可能會更多的配合美國的圍堵。
他表示,可以肯定的是,美國對中國的打壓方式將發生變化,變為利用其盟友體系對中國的經濟科技的圍堵。中國可能面臨更加難以應對局面。從某種意義上說,拜登上台後中國的處境不是變好了,而是更加糟糕。
巴殿君進一步指出,第三、根據拜登競選時所做的政策闡釋,他將重回多邊主義與國際組織,中美可能會在一些邊緣利益上進行合作。目前比較明確的合作領域可能包括重回WHO和巴黎氣候協議,因此,中美之間在這些問題上的合作可能更多。但應該認識到,美國重回這些國際條約和組織並不是為了與中國合作,而是為了修復美國被損害的國際形象,重新回到燈塔的位置。
巴殿君最後表示,總之,美國對中國的定位不會發生任何實質變化,對中俄的打壓順序也不會發生變化,最少也是放在同等位置。但他同時認為,也不必太悲觀,美國為同時對抗中俄並重新編織圍堵網,將需要大量的資源,而美國自身經濟困難,這張網不一定就有多嚴密,中俄合作就有機會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