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市分交易所債市和銀行間債市兩種類型。在由上交所和深交所組成的交易所債市上,買賣的主要是集團債券和資產擔保證券。在銀行間債市上,佔優勢的是商業銀行債券、非銀行金融機構債券、國債和地方政府債券。銀行間債市在交易量方面高於交易所債市。
由於中國證券市場是分階段形成的,因此非常分散。證券市場是在從國家計劃向市場關係轉變的過程中趨於成熟的。出現了各種類型的證券,它們受到各種不同機構的監管。因而,在中國證券市場的每個環節中,都實行自有立法監管,它們隸屬於完全不同的架構。比如,銀行間債市由央行監管,而交易所債市則由證監會監管。
對外國投資者來說,這種分散性代表著困難。現在他們有機會通過3個渠道向中國債市投資: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債券通(Bond Connect)以及向銀行間市場直接投資。值得指出的是,對這3個渠道的市場參與者來說,適用不同的規則。比如,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可以向銀行間債市和交易所債市投資。而債券通投資者只能向銀行間債市投資。這也涉及到直接投資。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共同起草的《公告》建議對所有人統一規則。那些已經在銀行間債市上交易的投資者,可以無需額外流程進入交易所債市。此外,投資者進入銀行間債市的流程也有所簡化。對直接投資銀行間債市的機構來說,需要開具專門的中國中央存托憑證。這種流程相當複雜。按照《公告》,投資者不再需要走這項流程——僅需在本國托管行開立賬戶就夠了。最後,機構投資者和托管行在投資某種產品時,將無需逐一取得單獨的監管許可。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黃衛平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採訪時說,儘管國際局勢複雜、世界保護主義情緒抬頭,中國堅定維護本國市場對外國投資進一步自由化的方針。他說,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條件下,中國可能是2020年世界上唯一一個經濟呈正增長的國家。因此,全世界的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的興趣將只會上升。
“當前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中國市場的資金實際上在增多,原因就在於外部的環境由於疫情都表現不好。從長遠角度來說,金融的基礎一定是實體經濟。而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世界有目共睹,並且人均GDP只有發達國家的約30%,所以大家都認為我們未來還有發展的空間。橫向比較之下可見中國復蘇的速度最快,經濟活力更強。另外,根據世界銀行的預測,在主要經濟體中只有中國經濟2020年能夠維持正增長。所以國際市場對中國未來的預期還是可以的,在這種情況下資金流入中國應該是長期的趨勢。”
為了對抗當前的危機,金融市場發達的大多國家都開始實施負利率或零利率政策。這使投資不太有利可圖。中國避免這種行為,利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上,整體而言執行的是溫和適度的貨幣政策。中國與其它市場上的證券收益率差異使前者對投資者來說更具吸引力。今年7月,外資淨流入中國債市213億美元——這是自2014年開始發佈相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指標。外國投資者手中持有的債券總價值達到3600億美元,比去年多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