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工廠”地位暫時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但中國不可能永遠是“世界工廠”

© REUTERS / THOMAS PETER中國工廠
中國工廠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Covid-19疫情,與美國的貿易爭端,出口訂單的減少——所有這些讓申請破產成為許多中國公司的唯一出路,同時也迫使外國公司撤離中國。在這種情況下,失去工作的中國外來工受到的打擊最大。

中國革命家子女勝利日之際將被授予75週年紀念獎章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駐華大使:中國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復蘇的“火車頭”之一
漸空的工廠

目前尚無2020年上半年關閉的工廠總數的官方數據,但一些中國金融公司已進行了初步計算。例如,吳曉波頻道曉報告聯合聚焦於數字智能領域的淘數科技,整理了2020年1-2月份的企業新增和註銷數據,發佈《2020年1-2月企業死亡數據報告》。從總體數量看,今年1-2月批發零售業的企業倒閉數量最多。在批發零售業大類別下,批發業倒閉了4.6萬家——尤其嚴重的是礦產品、建材及化工產品批發行業。從總體數量看,2020年1-2月有24.7萬家企業倒閉了。 

報告指出,“在接下來的3-4月,我們還會看到更多的企業消亡,但是那些經受考驗活下來的企業,一定會把握住行業里的新商機,變得更有韌性、更加生機盎然。”

《南華早報》援引廣東省一家工廠的農民工的講述稱,工廠關閉後,附近的商店、小旅館和宿舍、小吃店也都開始變得越來越空蕩了,因為它們的生意和收入完全靠工廠的工人。

中國統計局:6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統計局:6月份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
據一財網報道,從公佈的失業率數據來看,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5.7%,與2月份疫情高峰期的6.2%相比,逐漸好轉。 統計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7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4247萬人,全年農民工總量29077萬人。從國家統計局發佈二季度末中國經濟數據來看,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總量17752萬人。

面對疫情自然開始出現人口向農村回流,為政府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機會,因為這可使政府更加專注於農村地區的發展以及那裡的就業機會。

上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宣佈開始著手支持失業的外來工,特別側重於鼓勵農村就業。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全球化與中國現代化問題研究所所長、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王志民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目前在加強農村地位的基礎上,中國的社會平衡呈現了積極的趨勢。

王志民專家說:“實際上多年來中國一直主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因為在不少農村甚至中小城鎮都出現了‘空城’問題,沒有多少年輕勞動力。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優勢很難得以發揮。而且這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畢竟把人口過度集中在城市,特別是超大型城市,也將出現很多問題。另外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就是指不同的階層,特別是不同地區,也包括城鄉這一問題。因此我認為這並非簡單的‘勞務移民時代結束’這麼一個問題,而是轉型過程和未來的發展趨勢,是中國政府早就開始部署的戰略,是推進中國社會平衡充分發展的方式,也是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問題的辦法。因為經濟發展要拉動消費,需要解決農村、中小城鎮等地區的就業問題,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再加上中美貿易爭端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我國東部的地緣經濟、地緣政治壓力都在增強,對此也需要重新佈局。包括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了立足於國內大循環,構建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出口前景如何?

中國海關總署: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好於預期 6月出口進口雙雙實現正增長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海關總署:上半年中國外貿進出口好於預期 6月出口進口雙雙實現正增長
還在幾年前中國就已開始進行國家經濟模式的結構轉型。關鍵目標是將出口型經濟轉為基於強勁的國內驅動力(包括國內消費)的內需拉動型。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雙循環”一詞在當前中國經濟話題和領導人講話中越來越頻繁地出現。例如,7月底在一系列政府會議之前的一次演講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呼籲改革,以刺激內需。習近平強調,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通過發揮內需潛力,使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更加強勁可持續的發展。

然而,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目前這種工廠減少就業崗位的局面是以國內消費為主的經濟政策的結果。在這些專家看來,工廠倒閉反映了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限制出口條件下生產規模的不相匹配。然而只有出口才能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嗎?畢竟,我們都有一個大致相同的觀點,即工廠工人的收入與中等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別太大。

王志民專家解釋說:“當前我們更多地是在強調立足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可以肯定的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外貿依賴度不斷降低,15年前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可以佔到GDP的66%,而現在則約為32%。中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中國的消費結構也在不斷拉動經濟發展,很快我們將培育出世界最大的市場。若是國內的市場能夠充分挖掘出潛力,中國經濟發展將得到良性促進。另外若是還能夠解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提高中低收入老百姓的收入,進而也能起到拉動消費的作用。”

中國已不再是“世界工廠”?

王志民專家認為,經濟模式的轉變當然會影響分給中國的“世界工廠”的角色,特別是在大流行中。王志民說:“對此我認為變化要順勢而為,這實際上也是給我們提供了一次轉型的機會,能夠解決中國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需要。不過目前來看‘世界工廠’地位暫時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但是中國不可能永遠是‘世界工廠’。”

A Chinese soldier, left, and an Indian soldier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媒體:印度經濟需要中國市場
關於誰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預測開始出現在媒體上。例如,《環球時報》發表了一篇分析文章,談到印度成為全球製造業中心的雄心。不過該報認為,印度在朝這個方向發展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談論地位變化還為時尚早。

儘管在不久的將來幾乎不可能實現勞務移民時代的終結以及中國擺脫“世界工廠”的地位,但這一趨勢確實已經出現,去年的危機對此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