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監管的主要目的是——叫停各個商業銀行確保投資完好無損的作法,甚至連風險性金融產品的投資收益率也有保障的作法。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記者在中國出差期間親身確認,這種作法在中國是多麼普遍。記者的大多中國朋友都認為,銀行存款和投資產品的唯一區別僅在於後者的利率更高。與此同時,利率差可以用二者之間更基礎的差異來解釋。
世界範圍內的銀行活動實踐表明,只有在銀行把所發放貸款總額的某一比例充當儲備金的情況下,才能確保返還儲戶的存款和利息。而且這個比例取決於銀行貸款政策的風險程度。銀行監管機構嚴格監督,使銀行把按照很早前制定的數學模型計算的金額當作儲備金。一切都是為了在銀行借款人宣佈債務違約的情況下,把不返還儲戶存款的風險降到最低。
但投資產品——完全是另一回事。“指導意見”既把投資產品描述為標準產品,又把它描述為非標準產品。固定收益的資產擔保證券——國債、央行債券、商業機構債券、可流通的存托憑證等都屬於標準產品。投資風險更大的證券——都屬於非標產品。在任何情況下,從一方面來說,這種投資產品潛在上擁有更高的收益。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在形勢不佳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失去一切,甚至負債。最明顯的例子——是前段時間西德州中質原油(WTI)牌價為負時的原油期貨合約暴雷。中國一些商業銀行的客戶們在一小時內就失去了自己的投資。他們對此感到震驚,要求歸還自己的資金,各個商業銀行甚至同意與他們共同分擔損失。雖然事實上,在投資類似產品時,投資者應該明白,他有失去一切資金的風險,而且沒有人有義務與他們共擔風險。中國特殊案例的問題在於,各個商業銀行努力吸引盡可能多的客戶,卻避而不談可能的風險,有時甚至給出歸還投資的明確保障。
但金融當局為何對此感到不安?因為類似擔保只有在龐氏騙局的原則下才好用——靠吸引新投資者的資金來履行義務。這是極端不健康的形勢,威脅著金融體系的穩定。2017年中國政府決定整頓秩序。但馬上按照規矩做所有事情意味著徹底打破龐氏騙局。各個商業銀行所發行的許多有風險的金融產品在2020年到達償還期限。因此起初定下了這個最後期限,以避免出現流動性短缺。
但為何優惠期再度延長?中國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Guo Tianyong)指出,在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危機的條件下,各商業銀行的活動正常化為他們製造了額外風險。這樣,再遵循起初的良好意願,反而可加劇局勢。
他說:“在當前這一時期需要保持穩定,積極調動各方面的資源。如果本來可以有資金通過渠道來支持到實體經濟中,卻不得不按照新規停止,那麼反而可能會導致好心辦壞事的效果。從投入產出角度來看,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過渡期的長短並非特別重要。當前延長過渡期可以緩釋風險,讓金融機構得以充分調整,我認為是可行的。”
新規要求各商業銀行:首先,限制可以出售投資性金融產品的信貸資格;其次,使其標準化——也就是說明確登記可以利用投資者資金的一攬子金融工具;最後,必須或者放棄歸款擔保,或者把已經發行的投資產品記入自己資產負債表。無論哪個方案對商業銀行來說都不太有吸引力。
放棄還款擔保意味著儲戶流失——考慮到投資產品的償債期限差異,出現流動性短缺的可能性高。而如果各商業銀行把這些金融產品記入資產負債表,——屆時則需要建立額外儲備,並支付保費。這也為銀行資本製造了額外負擔。而且,考慮到影子銀行市場的規模,負擔可能特別大,從而無法在短期內按照新規整頓業務。
“從金融機構本身來看,由於我們過去資管產品的存量非常大,至少有好幾十萬億,若是完全按照新規轉型,恐怕在短時間內確實難度比較大。另外,疫情也是一個因素。考慮到疫情帶來的衝擊,保持金融業的穩定和持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還是非常重要的。”
從另一方面來說,處於灰色監管地帶的影子銀行的確可能為金融穩定帶來威脅。從另一方面來說,當初影子銀行的產生正是對傳統商業銀行體系不靈活的回應。大型商業銀行常常以勉強高於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極低利率吸儲。這使他們積累了為國家項目融資的大量資金。在此情況下,各商業銀行按照剩餘原則為創造了國家80%就業崗位的私有企業提供服務。影子銀行作為對2008年經濟危機的回應,看上去對所有人都有利:既為當時處於風雨飄搖中亟需發展的私有企業發放了貸款,又為居民提供了投資機會。
《指導意見》雖然正確,但對各商業銀行來說相當強硬。就像P2P網貸平台的情況一樣,監管幾乎摧毀了這項生意,新規也可能導致影子銀行急劇縮減。儘管從長遠來說,這將促使整個金融體系健康,但各公司最初將不得不經歷尖銳的融資不足困境,這種情況在危機時期是不可容許的。因此,監管機構當前延長優惠期限的措施看上去是中國政府對監管機構秉持靈活政策以擺脫危機且從實際情況出發抱有信心的最佳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