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確保對俄羅斯能源資源的穩定需求

© AP Photo / Liang XuДобыча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в Южно-китайском море
Добыча природного газа в Южно-китайском мор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石油和天然氣價格將不再很高,採礦業也不會帶來超額利潤,俄羅斯國家礦產儲量委員會專家尤里·安皮洛夫在莫斯科國立大學在線講座中指出。

他說,能源資源價格下降的原因並不是新冠病毒,而是源於更根本性的原因。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主要能源消費國正在積極使能源來源多樣化,並朝著綠色能源方向發展。

Нефть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對外國公司開放資源市場

早在上世紀60年代人們就常說,到了80年代世界石油將被耗盡。然而現在我們卻到了世界幾乎被其淹沒的地步,甚至到了WTI石油期貨達到負值的地步。實質上這意味著賣家為了賣掉石油,還要給買家錢。當然,一方面,這是一種短期的極端情形,在很大程度上與期貨市場的投機活動有關。儘管如此,現在石油已經供大於求是客觀事實,而且尤里·安皮洛夫認為,供大於求將長期存在。
在他看來,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在持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高油價的條件下,採礦生意對許多國家都變得有利可圖。對於某些國家(例如沙特阿拉伯或俄羅斯),預算收入直接取決於石油和天然氣的銷售。與此同時,勘探和開採過程在技術上極為複雜。這是一項長期投資,結果尚不清楚,因為不可能根據市場需求快速調整產量。許多國家在採礦業投入了大量資源,並長期押注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新冠疫情導致運輸和物流流量急劇減少,許多行業停產當然也影響了能源需求。但正如安皮洛夫所指出的那樣,不要指望在世界局勢穩定之後石油需求再次增加。對需求減少的趨勢存在已久。首先,為了追逐利潤,各國開始生產超出其需求的石油。其次,最大碳氫化合物消費國為改善生態環境將重點放在了能源脫碳以及減少碳氫化合物在其能源平衡中的份額之上。

尤里·安皮洛夫說:“中國制定了一個目標,到2050年將可再生能源在本國總能源平衡中的份額提高到62%。到2021年,即明年,太陽能將比中國的煤炭便宜。我認為這是一個可以實現的指標,只要看看中國為整個亞洲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能力就可知道。與十年前相比,現在中國生產相同的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微乎其微。2019年全球太陽能總容量達到586吉瓦,是2000年的400倍以上,是2010年的20倍以上。而2010年似乎才剛剛過去。當時我們還說:甚麼太陽能,非常麻煩又非常昂貴。僅僅過了十年,就增長了20倍——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中國在全球太陽能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目前全球所有太陽能板的2/3在中國生產。中國使這些產品變成了不再是奢侈品:價格達到歷史最低點。另一方面,可以說,中國降低替代能源價格是克服2008年危機的副產物。當時中國政府向發展替代能源投入了大量資金,包括向太陽能電池板生產領域,以支持GDP增長。結果在該部門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中國太陽能發電量為130吉瓦,這在世界上絕無僅有。

媒體:中國對俄石油品牌ESPO 需求很大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專家:中國加大採購俄石油是長期趨勢 中俄能源合作增強反映出雙方相互依賴關係的深化
然而,替代能源仍不能完全替代碳氫化合物。儘管替代能源的一些缺點(例如成本和生產規模)已經不復存在,但仍無法消除其他瓶頸。風不是總有,天也不總是晴天,尤其是在寒冷的氣候地帶。可以說,風車和太陽能電池板尚不能完全確保穩定數量的電力供應。況且未來的電力需求只能增長。

在當前的危機中,中國政府同上次一樣,將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大生產來刺激經濟。但是現在的重點是“新的基礎設施”建設:工業物聯網、智能製造、數據中心、5G電信網絡、電動車充電站等。這些基礎設施將需要不間斷的電力供應。因此重要的是要確保穩定的能源供應,包括石油和天然氣。

從這個意義上講,俄中能源合作正在被賦予新的意義。根據雙方就嚴格的供應規模達成的協議,石油通過管道被源不斷地輸送給中國。俄羅斯和中國共同參與了液化天然氣的生產,例如,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因此當前的石油危機對兩國間碳氫化合物貿易的影響很小。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猶太所所長馬友君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就此指出,中國將能夠確保穩定的能源需求。

馬友君專家說:“這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衝擊毋庸置疑,若是疫情向常態化方向發展,未來對經濟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包括今年兩會我們也沒有確定GDP增長目標,就是因為當前存在著的很多未知的因素能夠影響中國經濟。那麼疫情對中國能源的合作是否會產生影響,主要也取決於中國的經濟面。如果中國經濟發展良好,那麼對能源的需求肯定會增加。如果疫情影響嚴重導致經濟速度下滑,那麼能源需求肯定會下降。假設一旦出現需求下降的局面,我認為有兩個解決方案:一是在保證中俄能源合作份額不變的情況下,減少世界其它地區能源的進口;二是相應地減少進口份額。不過我們與俄羅斯簽有協議,因此我個人認為在盡可能的情況下,應該保證俄羅斯能源進口的份額。實際上保持俄羅斯能源份額,就是在支撐俄羅斯經濟渡過難關,也是在保證中俄兩國經濟合作共同發展。過去中俄合作主要是進口能源,而現在我們有了亞馬爾項目,使得合作又進入了新的階段,從買賣關係進階到勘探、加工、生產合作,將合作的範圍進一步擴大。當前俄羅斯勘探和加工石油方面來自於西方的投資寥寥無幾,中國增加對俄羅斯的能源投資,也是我們未來重要的一個發展方向。”

中國幫助許多國家走出危機,並支持其產品需求,即使自己也身處困境。儘管中國經濟第一季度萎縮6.8%,但今年4月中國原油進口量每天增加近984萬桶。煉油量為1310萬桶,比去年4月還要多。總體而言,中國石油消費幾乎已經達到危機前每天1300萬桶的水平。據海關三月份的統計數據,中國減少了從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進口,但卻增加了來自俄羅斯的供應:增加近三分之一。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