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報復性消費”還是“報復性攢錢”?

© REUTERS / ALY SONGСемья во время карантина в Китае
Семья во время карантина в Кита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緊張情況得到緩解,快遞行業全面復工,超市、餐館開業,網友們討論起疫情過後的“報復性消費”,與此同時也出現了 “報復性攢錢”的聲音。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了幾位中國年輕人,聽他們講述疫情過後的消費打算。

據“餓了麼”數據顯示,中國外賣餐飲出現廣泛的“補償性消費”現象。以奶茶、麻辣燙為例,當前消費者點餐時要求加量、升杯的訂單量環比增長3倍以上,更有23.4萬份麻辣燙訂單一次性選擇了8個以上的肉菜。

對於美食的想念,不少年輕人都很有共鳴。微博上很多網友表示,“疫情過後要先吃一個星期火鍋再說!”

生活在北京的“90後”彭先生在接受衛星社採訪時說:“疫情過後,如果有甚麼想吃的東西,我不會攔著自己。我是很想喝奶茶的,之後上街應該也會買一杯。”

除此之外,也有受訪者分享了自己出於“補償心理”的消費。生活在北京的“90後”李女士表示,最近她買了幾件自己之前不捨得買的東西

李女士說:“我已經在家裡待了將近兩個月了,沒有出去看電影、吃飯、買衣服,感覺自己沒有怎麼花錢,所以最近我買了兩三件自己之前一直想買,但是覺得有點貴而沒有買的東西,但是其實算一下,由於這最近這兩三筆消費,這兩個月我花的錢比平時更多了。”

與“報復性消費”的話題相伴的是“報復性攢錢”。微博上有超過兩萬網友參與了與該話題相關的問卷調查,其中超過50%的人都選擇了“不會報復性消費,要攢錢,給以後的生活存一個保障”。

的確,受到疫情的影響,近兩個月很多旅遊公司、餐館、健身房都出現了收入的大幅度下滑,不少員工也因此失去工作。因此,在這場疫情中,很多人意識到積蓄的重要性。網友表示,“為甚麼要報復性消費?花自己的錢,報復誰呢?”

生活在深圳的“90後”蔡女士表達了同樣的看法,“報復消費的行為最終都回到自己身上,這樣做何必呢?”

“因為疫情被困在家裡的時候,我也是挺開心的,吃得好,睡得香,沒有特別渴望用甚麼東西來彌補自己。我身邊的朋友也都是勤勤懇懇地攢錢,都沒有亂花錢。”——蔡女士說。
“我覺得疫情過去,我頂多出去逛個街,吃點街邊小吃,其他方面,我還是比較理性消費的。”——“90後”朱女士說。

天貓國際“三八節”交易數據顯示,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激增,進口方便速食同比增長高達724%。根據美團外賣近日發佈的《餐飲外賣復工消費報告》顯示,復工以來,外賣商戶數、訂單量、交易額等指標呈現穩定上升狀態,三成商家外賣單量超過疫情之前。

無論是“報復性消費”,還是“報復性攢錢”,“報復性”其實是以一種誇張的語氣來表達出民眾這段時間的壓抑情緒需要在疫情過後得到釋放,而現實生活中的消費或者攢錢都應以理性為主,不應過度。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