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帶來的是失業還是新機遇?

© AP Photo / Vincent Yu機器人帶來的是失業還是新機遇?
機器人帶來的是失業還是新機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羅連發副教授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表示,製造業機器人數量增加會減少對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同時降低勞動力成本。

能夠在生產中替代人類的機器人數量增加時,中國的勞動力市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羅連發就此回答說:

“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1.一些低技能勞動力的需求將下降,一定程度上會緩解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壓力。2.機器人的使用帶來生產率提高,企業規模擴大,也會派生出一些新的工作崗位。”

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專家,包括羅連發在內,日前發佈一份報告,對中國製造業未來幾年的發展趨勢、面臨的挑戰以及現代化進程進行了全面分析。報告顯示,在過去10年中,中國40%的製造業勞動力人口已受到機器人使用的潛在影響。他們預測,機器人使用率將只增不減。如果說目前機器人使用對勞動力的整體替代效應為0.3%,那麼2025年將達到4.7%。

AI預測流行趨勢:服裝設計師會失業嗎?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AI預測流行趨勢:服裝設計師會失業嗎?

羅連發表示:“機器人主要替代從事程序性、重復性或危險性較大的崗位。”

他還強調,所有預測僅限於製造業,因此,報告中的統計數據不能反映整體失業狀況。

他說:“我們說的替代率也是指的機器人對製造業崗位的替代。我們認為機器人的使用會帶來一定的就業壓力,但是如果服務業就業能夠增長,失業率不一定會提高,這需要有更多的數據來證明。”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智勇指出,在生產中使用機器人不會導致失業,甚至相反,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平衡其他領域勞動力的不足。

王智勇說:“一方面的話機器會替代勞動,但是另一方面的話,社會分工也在進一步地細化。就是說那些被替代出來的勞動力,有可能會在一些新的崗位,從事新的就業。而且,他們被解除崗位以後也會學習一些新的技能。所以我倒不覺得就是說這部分人被擠出來以後,一定會增加失業率。目前來看我們的勞動力相對來說是不足的,是有所缺乏的。 所以說機器人替代勞動力的這樣一種現象,我覺得不會必然導致失業率的一個上升。”

他指出,因為社會上分工越來越細,那麼有很多新的細化的崗位會產生出來,需要人去工作,所以的話也會吸納這些人去就業的。

© AP Photo / Oded Balilty所有預測僅限於製造業,因此,報告中的統計數據不能反映整體失業狀況。
機器人帶來的是失業還是新機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所有預測僅限於製造業,因此,報告中的統計數據不能反映整體失業狀況。

武漢大學質量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程虹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機器人的使用對就業的影響主要有兩個:

一是線性的替代效應。比如報告中提到,機器人的使用替代了所在樣本企業9.4%的初中及以下員工,同時大學及以上的員工數量卻增長了3.6%。機器人對於不同工作任務的影響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差異,機器人替代了3.3%重復運動和體力要求的常規操作型任務,同時也增加了2.7%對於非常規認知型工作任務的需求。

另一個影響是增長效應。因為使用機器人會提高企業生產率,進一步擴大生產。雖然短期來看,機器人的使用,增長特別快,對就業會產生一定影響。但現在替代率為0.3%,不需要特別恐慌。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數據,去年中國共採用大約15.4萬個工業機器人,佔全球總量的36%,多於歐美總和。此外,中國電子學會發佈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9年中國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6.8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達到57.3億美元,服務機器人22億美元,特種機器人7.5億美元。2014至2019年平均增長率為20.9%。由此可見,中國在工業機器人的使用方面在全球首屈一指。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