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月底,《紐約時報》(NYT)就援引特朗普前政治顧問史蒂夫·班農(Steve Bannon)的話報道,白宮和更廣泛的政界都在討論重新認識中國在美國股市作用的可能性。更何況,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馬克·盧比奧(Marco Rubio)正式倡議禁止一些中國公司在美國股市發行股票,因為它們似乎威脅到美國投資者、退休基金等的利益。盧比奧對自己的倡議的解釋是:中國公司拒絕向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管委員會(PCAOB)提供完整的查賬和會計資料。這樣,中國公司對投資者來說似乎不是透明的,可能以這種方法混淆視聽。此外,盧比奧指出,最好是整體而言盡最大可能減少中國公司在美國證交所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以便包括退休基金在內的美國投資者不為中國融資。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崔磊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不能排除彭博新聞社只是急於發佈這則消息的可能性。美國可能也確實討論過在中美十月貿易談判失敗的情況下對中國施加金融壓力的此類方案。華盛頓認為,對中國施加關稅壓力的措施沒能很好湊效,那麼就不得不尋找新的施壓槓桿。
崔磊說:
"我認為這實際上反映了美國政府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里,對中國採取加徵關稅的手段並沒有取得有效成果。中方沒有因此完全做出讓步,所以美國認為有必要再增加更多的施壓手段,除關稅外,比如在投資領域加大施壓力度。我認為這裡面隱含著美國實際並不希望談判取得進展的含義。因為經過此前12輪的談判,美國發現讓中方妥協的難度很大,所以他們對10月份的第13輪談判也沒有寄予多少期望,畢竟美國依然堅持原來所提出的條件。"
崔磊認為,以下方案是完全可能的:現在與中國簽訂貿易協定對美國來說根本毫無益處。這背後存在國內政治動機。因此通過彭博新聞社放風,為評估中國的可能行動摸底。
崔磊說:
"根據美國國內的政治因素來看,選舉明年年底才進行,若是現在達成貿易協議,可能對特朗普明年競選連任有些為時過早。畢竟在選舉前一年多的時間內,可能還會發生很多未知的事情,包括民主黨發起的彈劾案,那麼美國選民的注意力就會被其他發生的事情所吸引,進而造成特朗普對中國貿易戰獲勝這一重大的政績反而被遺忘。因此從特朗普自身考慮的話,他應該更希望在臨近大選前與中方達成協議。"
如果是這樣的話,的確,只有中國在力爭與中國簽訂貿易協定,而美國人則把國內政治和國內利益糅合在這個遊戲中。但問題在於,如果美國方面確實對中國公司採取此類阻止上市的措施,那麼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戰就將升級為金融戰。崔磊指出,屆時,中美兩國快速簽訂貿易協定就不用再談了。包括阿里巴巴等著名科技巨頭在內的各個中國公司確實利用了美國證券交易所所吸引融資的有利條件。但它們的存在對美國投資者也是有利可圖的--要知道中國各個公司的市值增速居世界前列。因此,阻止中國公司上市實際上將是令雙方都受傷的金融"核打擊"。
考慮到中美雙方互相作出了延期徵稅和農產品採購等各種形式的讓步,目前人們對中美十月談判尚存良好預期。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9月30日表示,"我們注意到相關報道,也注意到美國財政部發言人作出的回應"。他強調,"同時也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本著建設性的態度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