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AI教育研究院副院長:“AI不能替代老師和導師”

© AFP 2023AI在教育過程中作為人工輔助工具可以被信任
AI在教育過程中作為人工輔助工具可以被信任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全世界的專家們都同意人工智能(AI)在21世紀的教育中起著關鍵作用的意見。

但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張德政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記者採訪時指出,"AI無法完全替代傳統的教育"。
張德政說,"首先是因為我們學習的過程是認知加深的一個過程,這個認知必須有真人去示範、講解,需要其對環境有充分的理解,而這些機器人是做不到的"。

人們對AI引入中國教育的興趣上升,是由長期數學不佳的中學生周毅(音譯)的故事引起的。中國專注於K12領域智能個性化輔導的人工智能自適應網絡教育公司松鼠AI(Squirrel)建議把AI當作解決方案。兩年後,周毅在畢業考試中獲得了85分。現在許多公司都提出了國家"教育的未來"。

張德政認為,計劃可能出現的所有錯誤的責任都在教師和生產商身上。

科大訊飛AI教育研究院副院長(iFlytekAI)蘇喻也相信這一點。他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記者採訪時介紹說,AI在教育過程中作為人工輔助工具可以被信任。
蘇喻說:

"一方面,機器可以發揮其強大計算能力的優勢,基於海量的數據,利用知識圖譜等數據挖掘技術,構建學生的學情畫像,輔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更精准的定位學生的薄弱點,從而個性化的規劃每個學生的學習路徑,提高老師的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因為教育不僅包括獲取知識,還包括培養個人的品質。在我國的義務教育過程中,要求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這需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要在自己的專業知識上精益求精,也要在做人、樹德等方面給學生做出很好的榜樣。"

在此情況下,AI教學計劃旨在經常分析學生,並在其弱項和強項的基礎上打造個性化教學計劃。

蘇喻說:"一般而言,人工智能教育程序包含如下幾個步驟:數據採集、數據分析、AI算法設計和模型訓練、產品落地、數據回收,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閉環系統。"

8月初,麻省理工學院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發表了一篇關於AI如何應用在教育中的文章。該校AI專家郝凱倫(Caren Hao)認為,中國教育對AI的需求是由以下因素引起的:
1) 對基於AI的教育初創企業的稅收優惠;
2) 形成對AI需求的高考體系;
3) 可以獲得有助於研究AI的大量數據。

21世紀的教育應該面向每個單獨個人的能力和興趣,而不是傳授最終可能過時的那些知識。從理論上來說,AI應該使這個過程變得更容易。它可能承擔起枯燥的教育任務,幫助教師們更多關注每個學生。尤其是在應該特別認真這麼做的文科中,因為除了知識以外,對文科來說,意見的多樣性和自我表現也同樣重要。

蘇喻說:"確實,相對於知識結構比較明確,考察方式相對有限的理科領域,在擁有各式各樣觀點和自我表現的人文科學領域下,AI教育的落地更為不易。這種不易主要體現在:人文學科領域的表達方式比較開放,這需要AI具備更強的自然語言理解技術;人文學科領域的考察方式多樣並且隱晦,這要求AI具有更強的多層邏輯推理能力;人文學科領域的考察往往需要通過大量的常識和儲備知識,這要求AI算法必須基於一個龐大的知識庫,要求的訓練數據也更多。這些都是AI技術當前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可能需要更多的研究時間才能完全解決。"

Mishka AI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人工智能毛絨熊是否會取代父母?
蘇喻指出,"不久前,訊飛改善已經將AI技術融合在語文的作文自動批改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該技術參考高考作文評分標準,從詞彙、文採、立意、篇章結構等多個角度綜合評估一篇作文的質量。一方面可以輔助人工評分,維護高利害考試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我們在日常教學應用中,可以幫助老師更加精准地分析學生的薄弱點。"

2018年2月,中國教育部開展了幾項旨在減輕學生重復備考的負擔和壓力的改革。政府發佈幾條建議,呼籲更多關注體育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更少關注考試。當然,距離取消全國統一的高考還很遠。
在最佳情況下,AI可能為教師在發展學生興趣和強項方面提供幫助。在不佳情況下,將培養出一代沒有準備好快速適應新勞動條件的人。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