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理事會已批准吸收貝寧、吉布提和盧旺達三個新成員。理事會上周在盧森堡舉行了年度會議。這也是亞投行第一次在亞洲以外舉行會議。隨著貝寧、吉布提和盧旺達的加入,亞投行成員數目已擴大到100個,非洲國家的數目增加到8個。埃及、埃塞俄比亞、幾內亞、馬達加斯加和蘇丹已在名單中。
亞投行是一個多邊開發機構,而中國是其創立的發起者,它在銀行中擁有最大的投票權,所佔份額略低於三分之一。 這一國際金融機構的建立和擴大被觀察家們視為中國的一個外交突破。
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們指出,這次接納三個非洲國家加入亞投行將加強中國與非洲大陸的合作,擴大中國在非洲國家的利益。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專家葉卡捷琳娜·阿拉波娃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亞投行內非洲參與者數量的增長應歸功於中國的經濟外交。
葉卡捷琳娜·阿拉波娃說:"中國對擴大在非洲投資,成立有中國資本參與的企業,非常感興趣。中國經濟現在正經歷困難時期,需要新的增長源。除了國內資源外,還可以通過擴大合作,首先是同非洲的合作,找到這樣的增長源。非洲大陸的潛力非常大,但還遠沒有被完全挖掘,包括貿易和投資潛力。因此中國希望發展與非洲國家的接觸,主要是在投資領域。亞投行接納這三個非洲國家,剛好可以為中國公司擴大進入非洲市場規模提供法律依據。將來亞投行的資本可以進入非洲市場,包括進入那裡的服務市場,簡化進入非洲商品市場的程序。這是近年來中國經濟外交的自然延續。"
劉青海專家在書面採訪中指出,亞投行非洲參與者數量的增加,反映了它們對與中國合作渠道多樣化的興趣。
劉青海說:"亞投行影響力日益提高,非洲國家希望其企業能在亞投行推動的巨額投資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來,亞投行努力發揮自身作為多邊開發機構的優勢,將自身戰略與各成員發展戰略以及‘一帶一路'、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等重大合作倡議對接,積極參與和支持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平台建設,支持各成員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亞投行成員已佔全球人口的78%,佔全球GDP的63%,已然成為了全球最現代化、最國際化的金融機構之一以及多邊主義的燈塔,在全球經濟中的影響力日益提高。非洲國家期待加入亞投行能夠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同非洲發展更好地對接,為與中國、亞洲國家、歐洲國家等國的合作增添新的平台,獲得更多信息,同時也希望其企業能在亞投行推動的巨額投資中扮演重要角色。"
劉青海接著說:"非洲國家的需求與亞投行的重點高度吻合,同時也有助於提振相關企業的信心。當今大部分非洲國家已經認識到工業化對自己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且正在積極採取措施,並大力推進工業化進程。例如,很多國家都在大力建設工業園區,這一行動向外界傳遞了他們致力於發展工業化的強烈信號。工業化的發展需要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需要降低非洲國家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然而,當前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十分薄弱,相關建設資金十分缺乏。據非洲開發銀行預計,非洲基礎設施建設每年需要1300億-1700億美元,資金缺口達680億-1080億美元,急需補充資金。而亞投行(全稱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重點恰好是支持相關成員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因此正好切合了非洲國家的需要。同時,加入亞投行也有助於提高中國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企業、製造業企業進入非洲的信心,有助於進一步推進非洲的工業化、城市化發展。表現了非洲國家對中國的信心。亞投行是首個由中國倡議設立的多邊金融機構(2013年10月2日,習近平主席提出籌建倡議),總部設在北京,法定資本達1000億美元。近年來,部分大國奉行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到處挑起貿易爭端,國家形象和國際信譽大為下降。而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積極倡導多邊主義,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造福人民,還專門設立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積極增加從非洲的進口,展現了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得到了非洲國家的信任。"
外國媒體在評論亞投行此次擴員時特別強調,吉布提已經成為其中影響力增長尤為迅速的國家之一。中國在那裡建立了第一個海外軍事基地,正在實施由中國銀行出資的14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
亞投行的另一個新成員,盧旺達,同樣受到中國關注。2018年7月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盧旺達進行了國事訪問,成為第一位訪問該國的中國國家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