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社採訪的專家認為,中國尚未形成城市夜經濟文化,未來需要通過改變市民生活方式以及減輕生活負擔來實現夜經濟發展。北京年輕民眾則對"夜京城"充滿期待,但季節與安全因素亟待解決。
根據"夜京城"規劃,到2021年底,北京將形成一批 "夜京城"地標、商圈和生活圈。 前門大柵欄、三里屯、國貿、五棵松將被打造成首批4個"夜京城"地標,分別圍繞古都風貌、活力時尚、高端引領、跨界融合等主題,發展具有創新引領和品牌吸引力的夜經濟消費業態。
此外,在藍色港灣、世貿天階、簋街、合生匯、郎園、食寶街、薈聚、中糧·祥雲小鎮、奧林匹克公園等,打造首批"夜京城"商圈。 在上地、五道口、常營、方莊、魯谷、梨園、永順、回龍觀、天通苑等區域,培育首批"夜京城"生活圈,便利居民夜間消費。
北京地鐵12日立刻做出響應,從7月19日起,每年5月至10月,每逢週五及週六,部分地鐵線路將延長運營時間。其中,地鐵1號線和2號線沿線各站末班車發車時間均在0時30分以後,為消費者前往長安街沿線及二環周邊的"夜京城"消費場所提供便利。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城市政策與城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慶 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認為,中國城市目前還沒有實現夜間經濟的文化,因此不是地鐵時間延長,大家就會到城市繁華區進行消費。
專家分析稱,城市空間有三個要素,生活區、工作區以及往返於兩者之間的繁華區。繁華區對於城市非常重要,它和家庭與單位都不一樣,沒有任何的限制。以日本為例,日本人下班以後不是直線回家,而是去城市的繁華區空間,類似於新宿、銀座、澀谷。夜裡11點,你從東京澀谷的車站出來,可以看到人山人海,這是一種文化,不是短期可以刺激出來的。
以北京最繁華的王府井為例,李國慶表示,王府井到了晚上10點多就是漆黑一片,這與商業結構有關係。王府井是一條商業街,離開這條商業街,往兩邊走很快就進入了居民區,活動也非常單調。而東京的三個副都心-澀谷、新宿、池袋的功能與王府井完全不一樣,它們是三個商業區,商業區和商業街完全不一樣,商業區除了餐飲功能,很大是娛樂功能。
與此同時,專家認為,中國人的城市生活方式和國外也不一樣。國外城市服務的功能強大,大多數的家庭需求都由專門機構來提供,包括孩子教育、贍養老人等,不需要個人承擔,中國很多家務還是自己完成。所以夜間經濟實現的前提,是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城市提供專門服務機構的高度發達,把大家從家庭生活中解放出來,才有可能晚上去消費。
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北京年輕民眾則對"夜京城"充滿期待,但北京夏季悶熱、冬季寒冷的季節因素以及安全因素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北京"年輕一族"於先生向記者表示,我非常支持"夜京城"計劃。雖然目前北京有一些夜生活場所,但相比上海及一些國際發達城市,仍有較大差距。比如北京的西邊缺少夜生活場所,我最喜歡的五棵松華熙live工作日晚上十點人就很多,餐廳也都在等位。
談及北京發展夜經濟的阻礙,於先生認為,北京由於氣候原因,夏天較熱、冬天較冷,給發展夜生活造成一定困難,建議可以延長部分室內購物中心的營業時間。隨著夜生活場所的增加,引發安全問題的概率也越來越小。但也需要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如及時進行交通疏導、發展公共交通等。
"90後"女孩孫小姐表示,"夜京城"計劃是一項既刺激消費,又豐富民眾業餘生活的良好項目,對於北京這座古老而現代的城市來說是一次有益嘗試。希望政府在打造"夜京城"時,盡量做到合理規劃,尤其要充分考慮到安全因素,如地段合理選擇、預留出安全通道、消防車通道等必備安全舉措。同時,也應根據不同季節氣候,合理安排室內外活動場所;增派更多警力維護"夜京城"商圈人流秩序,避免踩踏事故等可怕事件的發生;為來往人流安排更為便捷的交通設施等,同時保持良好的衛生環境也極為重要。
在校大學生張同學表示,我喜歡南鑼鼓巷、三里屯、世貿天街這些年輕人經常光顧的地方,這些地區原本也有一些夜間經濟存在,但還遠遠不夠。北京具有打造"夜京城"的潛質,例如故宮博物院今年舉辦了兩場夜間展覽活動,收穫了極大認可。市民紛紛表示要求增加夜間場次,這說明市民對"夜京城"的期待程度是非常高的。
張同學認為,目前北京市發展的夜間經濟的障礙主要體現在城市管理層面,許多場所的營業時間有限制。業態的季節適應性也不強,適合在冬季夜間開展的業態較少。在安全問題方面,北京市有著眾多舉辦夜間大型活動的經驗,在做好預案和保障的情況下,風險因素是可以防控的。作為北京市民,希望夜京城的計劃能夠覆蓋到一些距離城市中心較遠的大型居住區,一方面可以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其中,另一方面這些地區的居民就近出行也可以減輕夜間的交通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