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稱,儘管從絕對量上看,中俄1000億美元的貿易額少於中國與美國的6335億美元和與日本的將近3000億美元,但通過相對指標來衡量,中俄貿易緊密度在中國所有主要貿易夥伴中居於第二位,遠遠超過中美貿易緊密度,不能因為貿易額小就對中俄貿易關係給予"低評價"。
影響雙邊貿易額大小的最重要因素是貿易對象國的GDP總量,GDP總量代表著該國的總產出能力和總購買力。
徐坡嶺表示,以GDP衡量的貿易緊密度,2018年美國的GDP總量是俄羅斯的13倍,但中美貿易額僅僅相當於中俄的6倍。這說明與美國相比,俄羅斯把更多的產出賣到了中國的市場,也把更多的購買力用在了中國市場,中俄貿易緊密度相當於中美貿易緊密度的兩倍。從相對量來看,在中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中,只有中韓貿易緊密度超過中俄,但這與中韓產業分工關係有關,中美、中法、中德的貿易緊密度均弱於中俄。
"衡量貿易質量的標準主要有三個,分別是經濟合作與兩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關係、與兩國國家經濟安全的關係、與兩國主導產業的關係。從這三方面看,中俄經貿合作的質量非常高",徐坡嶺認為,在中俄經貿合作中,能源合作和機械設備進出口佔據主導地位。能源產業和能源安全在中俄兩國的國家安全和國家發展戰略裡面都有特殊地位,能源產業是俄羅斯經濟發展、經濟穩定安全的基石,也是中國經濟安全的關鍵領域。兩國在能源領域的高水平相互依賴,體現了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中"背靠背 肩並肩"的特徵。
專家指出,包括先進軍事技術合作在內的高水平技術合作也體現了中俄經貿合作另一個重要的側面,那就是戰略互信。蘇-27、蘇-35、S-400、大飛機、核能、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合作協議都是戰略互信的體現。正是因為有高度的戰略互信,中俄經貿在合作內容上也比其他的經貿關係更多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發展戰略領域。"這與有些國家在對外貿易中以‘國家安全'為由,對中國實行禁運、對俄羅斯實行技術封鎖、對高技術企業進行技術打壓形成鮮明對比。因此,中俄貿易合作既不是短板、也不是弱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