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去年和今年,我們都展示了攻擊運輸直升機MI-35出口型的原型機。整個過去的一年里都在一直進行測試,今天展示的直升機與去年的相比,甚至在視覺上都有所不同。 首先,在MI-35M的修改版中改變了機翼的設計,其下方懸掛有直升機的攻擊性武器系統和防禦性武器。如果說2018年的改版還有攻擊直升機‘傳統上’所具有的似乎“被切掉一截”的機翼的話,那麼今年機翼則已被加長。現在它上面安裝有‘總統’機載綜合防禦系統吊艙。在直升機的降落艙內現在安裝有大口徑(12.7毫米)機槍‘Cord’,因為加強直升機的火力從不會有甚麼壞處。”
也對MI-35P進行了改進。
德米特里·季塔連科繼續說:“今年,MI-35P安裝了一個全新的瞄准和測量系統(光學瞄准站)。它能在更遠處發現目標(10公里,而不是先前系統的8公里)。跟蹤目標和觀察情況的屏幕圖像變成了彩色的,具有了HD‘圖片’質量。此外,MI-35P還有一個固定的機載綜合防禦系統。作為對標準的機頭機炮、機炮吊艙和非制導導彈S-8的補充,還出現了‘攻擊’和‘旋風’導彈。這些武器將有助於有效地打擊武裝分子或販毒分子,包括在惡劣的地理條件下,例如,在叢林中。 如果需要與裝甲車戰鬥,就可以使用導彈。”
德米特里·季塔連科強調,“第一次飛行(1974年)以來,MI-24/35直升機已經參加過300次以上的戰爭和武裝衝突,幾乎遍布世界各地。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它們被出口給氣候各種各樣的國家,包括位於潮濕熱帶地區的國家。這種類型的直升機可以在零下60到零上60攝氏度的溫度下工作。順便說一下,對MI-35P和MI-35M表現出濃厚興趣的潛在買家,正是幾乎所有的東南亞國家。正在與它們開展積極合作。”
今日俄羅斯通訊社是俄羅斯“軍隊-2019”國際軍事技術論壇的官方新聞機構,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廣播電台也是該論壇的國際信息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