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選舉新聞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因為屈冬玉是該組織歷史上首位中國籍總幹事,他將於8月1日接替自2011年起擔任糧農組織總幹事的巴西代表若澤·格拉齊亞諾·達席爾瓦。引人注目的是,屈冬玉在投票過程中大大超過對手,在首輪投票中就已經勝出。格魯吉亞和法國也推舉出了糧農組織總幹事候選人,他們分別獲得了12票和71票,但屈冬玉卻獲得了108票的支持。
無疑,壓倒性優勢票數不僅是對屈冬玉本人的支持,也是對他所代表的國家的支持。各國作出有利於中國的選擇,首先反映了他們對中國領導層在堅決支持多邊主義、促進全球食品安全和共同發展等問題上所持立場的高度評價。為了加強協調,糧農組織成為制定實施“一帶一路”倡議農業部門政策的框架計劃的首個國際組織,這可能也起了作用。在屈冬玉就任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後,“一帶一路”倡議的運轉將有望更加高效。框架計劃目前是按照4個方向實施的。首先,第一個方向是確保農業和貿易的穩定發展。第二個方向shi穩定生產食品和發展附加值鏈。第三個方向是為了與氣候變化做鬥爭而在農工部門引進創新成果。第四個方向是在食品業引進信息溝通技術。
官方履歷顯示,屈冬玉1963年出生,湖南人,此前曾擔任過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屈冬玉2015年被任命為農業部副部長一職,2018年在農業部重組為農業農村部後,他繼續擔任此前的職務。值得指出的是,屈冬玉為人所知,更多的不是政府官員的身份,而是基因學家的學者身份。他參加了對馬鈴薯在基因學和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究。在湖南大學學習期間,以及在中國農科院攻讀研究生期間,屈冬玉就對科研感興趣,後來他在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擁有實施政府提振農業計劃的經驗,學者的淵博知識,以及廣泛的國際視野。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新職位更需要的可能是國際視野。
他的前任、巴西代表若澤·格拉齊亞諾·達席爾瓦在聯合國糧農組織最後一次會議上表示,涉及食品、穩定管理自然資源的許多問題都具有跨國家、跨地區和全球性質,各國無法單獨解決。屈冬玉的當選不僅是對這些擔憂的回應,也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大多數成員國不屈從美國壓力的信號。日本《產經新聞》(Sankei Shimbun)日前報道,美國試圖為本國中意的候選人——格魯吉亞代表進行遊說。而且,美國駐聯合國糧農組織代表表示,一個從本國國家利益出發的人不該當選糧農組織總幹事的職務,明顯展示了對中國候選人的不喜。美國外交消息人士在投票前告訴媒體,如果中國候選人獲得通過,那麼美國將考慮放棄為糧農組織撥款的問題。考慮到美國對外政策單邊主義的高峰,以及美國政府在系列國際組織中的行徑,無法排除這種可能性。在美國批評多邊機制的背景下,中國的活躍度卻在加強,首先是在聯合國系統的各個機構中,以此強調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作用。除糧農組織外,中國代表們現在還領導著國際民航組織(ICAO)、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國際電信聯盟(ITU),以及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社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