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樹清認為,美國固然可以把關稅加到極限,但這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非常有限。反觀美國,其自身將受到幾乎相同力度的打擊。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將會萎縮,一部分高科技公司的收入將會下降,消費者和進口商將支付很高成本,中低收入階層特別是農民和藍領工人實際損失的福利更多。貿易爭端引起的國際金融市場震蕩和低迷也會對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產生巨大負面衝擊。美國加徵關稅目標是要減少美中貿易逆差,但是由於中國的反制,它的直接結果很不確定,很可能效果甚微,甚至適得其反。美國與其他後發國家的貿易爭端已有40多年歷史,其根源在自身,即使中國對美出口減少,美國貿易逆差的格局也很難改變。
郭樹清同時在文中指出,美方對中國的一些指責完全不能成立。他表示,首先,指責“中國偷竊外國技術”是現代強權邏輯。任何一個後發國家都會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知識和經驗,所以發展經濟學才有“追蹤模仿階段”這一概念。在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中國眾多發明所創造的無形資產,為世界做出過無與倫比的貢獻。歐美工業化時期各國相互之間的技術模仿十分普遍。每個國家都在前人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探索為技術進步作出新貢獻,沒有哪個國家的現代化是靠偷竊得來的。
第二,中國不存在所謂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中國堅持競爭中性原則,強調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鼓勵他們既競爭又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的多贏局面。中國的產業政策、信貸政策都是指導性的,各項政策的落地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事實上,中國的經濟成分已呈現出日益明顯的多樣化特徵,國有經濟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持續下降,民營和外資幾乎可以進入所有行業、所有領域。
第三,中國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目標不會改變。中國的民營企業一直是根據公司章程和組織架構,作為獨立主體按市場化原則自主經營、有效運轉,黨組織並沒有進行干預。
此外,郭樹清指出,說中國對出口給予巨額補貼,懷疑中國操縱匯率,批評中國不開放市場等等,始終找不到有力證據,許多說法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