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維薩和萬事達已經無法在中國市場上生存下來

CC BY-SA 4.0 / TaiCIWJHai King Tung / Bank of East Asia為何維薩和萬事達已經無法在中國市場上生存下來
為何維薩和萬事達已經無法在中國市場上生存下來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維薩(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在中國支付系統市場上遲到了。據《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撰文報道,哪怕中國在即將達成的中美貿易協議框架下簡化外國支付系統進入國內市場的程序,但中國人對維薩和萬事達這些產品的需求也未必大。

首先,中國擁有西方支付系統的強有力競爭對手--銀聯(Unionpay)。此外,中國人已經習慣於更先進的金融技術。

俄媒:中國暫未決定,如何對待維薩和萬事達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俄媒:中國暫未決定,如何對待維薩和萬事達

中國早在2001年入世時即承諾允許外國支付系統進入本國市場。按照中國接受的責任條件,外國支付系統在2006年前應該開始在中國境內運行,當時這對維薩和萬事達這些支付巨頭來說預兆著良好的前景。中國居民當時主要使用現金付賬。按照中國央行的數據,2006年中國只有17%的消費購物是由刷卡完成的,全部金額為1.89萬億元。明顯,市場有極大的發展餘地。

但實際上,外國支付系統根本沒能進入中國市場。2002年中國打造了本國自有支付系統--銀聯(Unionpay),它在中國市場上處於主導地位。外國支付系統只能與銀聯繫統合作,才能發行銀行卡。此外,按照中國法律,以人民幣計價的所有國內支付交易都應該通過中國支付系統進行。中國央行直到2016年才制定了正式的規則,按照新規則,外國支付系統只有在不組建甚麼合資企業的情況下,方可進入中國市場。

儘管中國市場上針對外國支付系統的正式壁壘不復存在,但卻沒有人能夠獲得許可證,並開展業務。維薩和萬事達早在2017年年中就遞交了在中國開展義務的許可證申請,但申請迄今都沒有得到審批。按照從2017年起開始生效的規則,中國央行應該在自申請遞交之日起90天內作出決定。但據英國《金融時報》(FT)報道,中國央行既沒有正式接受,也沒有正式拒絕他們。

中國支付系統或成SWIFT系統競爭對手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中國支付系統或成SWIFT系統競爭對手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多次指出,中國應該對外國支付系統最終開放本國市場。不排除這點要求將成為未來美中貿易協議的一個條件的可能性。但外國支付系統已經錯過了打入中國市場的時間。目前,中國所有銀行卡交易的90%都由銀聯完成。而在全球支付市場上,中國銀聯支付系統佔全球銀行卡市場支付總額的44%。與此形成比較的是:維薩支付系統佔全球銀行卡市場支付總額的21%,而萬事達--則佔16%。

外國支付系統在中國取得成績的可能性之所以很小,還因為中國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移動支付大國。按照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的計算,現在超過80%的中國人青睞通過手機付款。市場上形成了兩強壟斷的局面:支付寶(Alipay)和微信支付(Wechatpay)大約各佔半壁江山。去年移動支付交易總額超過41.3萬億美元。在中國北上廣深杭等一線大城市,幾乎遍地都可以進行手機支付。80%以上的超市接受支付寶和微信付款,80%的攤販都會擺出支付二維碼。在美國,只有20%的智能手機用戶在購物時使用手機付款。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宏觀研究部主任賈晉京說,中國市場和美國市場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基礎設施,消費者未必想改變自己已經習慣的便捷支付方式。

賈晉京說:"打個比方,就好像說騰訊不用擔心在即時通訊市場里的競爭份額,因為人們一旦習慣現有的這種產品,是比較難以遷移的,關鍵是你有沒有主導的在用戶習慣形成之前進入這個市場,這才是決定市場份額的關鍵。當時在十幾年前中國連信用卡都不普及的時候,但是現在又是在基於信用卡但比信用卡在應用層更多的網絡支付工具佔據主流的時代,客觀環境就使得電子支付的發展過程就是基於中國本土市場的產品和應用帶動中國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工具的發展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一些外國的產品沒有在中國市場中佔很大份額,這裡面可能也不是市場准入的問題,市場准入涉及的方面比較多,這是一個逐步的過程。現在來說,這個市場准入的開放面是相當大、相當高的,但是這裡的市場份額是由市場競爭決定的結果。"

中國支付市場上的這種情況確實是在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形成的。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的原因正好是國家的傳統銀行基礎設施最初不是很發達。而在美國,人們習慣使用信用卡和借記卡支付,對他們來說切換到新的移動支付技術很複雜,也沒有必要。但中國這種基礎設施的不發達恰恰幫助它跳過了銀行卡的時代。要知道自古以來新技術在欠發達的經濟體中就能生存得更好一些,因為沒有甚麼能與它競爭,或妨礙它的引進。

新聞時間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