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事實中,最明顯的是中國加強對 “巨浪-3”型潛射新式彈道導彈的研究。這種導彈的射距要更遠些,也許從南海發射,可擊中美國的大陸領土。去年11月,對此類型導彈進行了首次成功夏季測試。可以期待,與此前的“巨浪-2”型相比,“巨浪-3”型的研發將更為順暢。“巨浪-2”型的列裝,因若干成功的測試和技術故障而被推遲。
最近一些年里,中國唯一核潛艇製造中心、位於葫蘆島的渤海造船廠規模在不斷擴大。工廠建起新的車間、船塢,完善了進廠路線,對輔助設施進行了現代化。其結果是,中國能夠在很快時間里,同時完成大量核潛艇的建造工作。
一些專家,比如里卡·舟(By Rick Joe)在其發表在《外交官》雜誌上的文章中甚至寫道,中國在新廠可同時建造近12艘多目標核潛艇。
即使評估過高,但也說明,中國在準備大大提高核潛艇的建造速度。目前,中國僅有幾艘此類艦船。根據美國國防部有關中國海軍實力的報告,中方擁有6艘多目標核潛艇(4艘屬於北海艦隊、2艘屬於南海艦隊)和4艘導彈核潛艇(屬南海艦隊)。
也許,中國專家堅信,擁有必要的技術和設備,以克服老型核潛艇的缺陷、首先是高噪音問題。此前的裝備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新裝備總是要經過單個或技術上不成熟的少批量生產過程,目的是積累研發、生產和操作經驗,同時也在測試各種使用方面的戰術方法。在達到必要水平後,中國才轉向批量生產階段。
明顯的例子是,中國在水面艦船發展方面,從上世紀90年代—2000年代初的單個不同類型的驅逐艦的試驗建造,過渡到2000年代第二期的大規模生產。
但是,主要的吸引大家對中國潛艇部隊關注的因素是,顯而易見的、美國人自己也承認的,美國在所有領域對中國的軍事優勢開始出現倒退。儘管美國依然是世界超級軍事強國,但在航空裝備、導彈武器和反導系統方面的差距以不那麼明顯了。一旦在西太平洋發生戰爭,中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已經不再是劣勢了。
潛艇依然是美國最後的“王牌”。美國印度洋-太平洋艦隊司令菲利普·戴維森中將2月份在國會演講中指出,潛艇“在所有領域都是美國最明顯的優勢”。他呼籲加速建造潛艇。如果失去最有一個無可爭辯的優勢,那麼美國在太平洋上的前景將變得迷霧重重。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社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