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馬拉國立研究型大學火箭航天技術學院院長謝爾蓋∙伊什科夫表示,“俄中合作有利於兩國。俄羅斯在這方面有中國專家沒有的經驗和技術。我們也有發揮自己的專長”。
伊什科夫認為,現階段空間技術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成功的探月計劃。專家認為,“月球可以成為一個用來研發保障人類在太空及其他星球生存技術的平台,以及飛赴其他星球的基地”。
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工程學院院長尤里∙拉祖姆內表示,“在探索月球以及未來整個太空領域開展國際合作是最合理的方式,因為所有的太空項目都十分昂貴”。
據他稱,近來中國探月工程取得的成就與中俄在該領域合作有關。
他說,“沒有俄羅斯近十年來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中方很難取得如此成績。最近中國在完成月球任務期間使用的技術當中就包括俄羅斯技術”。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應用物理和太空技術高等學校導師謝爾蓋∙馬卡洛夫表示,“俄中正在討論利用俄羅斯‘月球-26’號軌道器作為中國月球著陸器的中繼站”。
專家認為,“這樣參與到月球探索計劃的確是互惠互利的”。他補充道,“每次對近月軌道的發射並在月球表面著陸,都為人類進一步探索月球提供大量有意義的數據。所以,在這一領域開展合作益處巨大”。
中國研制的月球探測器嫦娥四於2018年12月8日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嫦娥四號自1月3日順利著陸月球背面預選區域以來,完成了中繼星鏈路連接、有效載荷開機、兩器分離、巡視器月午休眠及喚醒、兩器互拍等任務,並於當天傳回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月背影像圖。
中國國家航天局秘書長新聞發言人李國平1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發佈會上表示,俄羅斯是中國航天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月球與深空探測方面的合作,是中俄雙方後續重點商談的方向之一。
俄羅斯航天集團總裁羅戈津1月11日表示,俄羅斯“月球-26”號軌道探測器從2022年延期至2023年發射,著陸探測器從2023年延期至2024年發射。
俄羅斯載人系統總設計師葉夫根尼·米克林1月末表示,俄已啓動國家近月軌道站概念設計。據他介紹,該空間站最好是國際化的,但應該像以前的國際空間站一樣,在平等的基礎上啓動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