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珍貴的南極科考照片。
© 照片 : Public domain首批抵達南極海岸的人。
![南極科考老照片 南極科考老照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42/56/1027425607_0:0:1920:1080_600x0_80_0_1_ff7701ac5b23d5fefa334b683726c140.jpg)
1/15
© 照片 : Public domain
首批抵達南極海岸的人。
© Sputnik / I. Kouznetsova“暴風雪”女子科學體育探險隊成員。
![南極科考老照片 南極科考老照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42/56/1027425672_0:0:2911:2047_600x0_80_0_1_d9b7c0f9326c4e246c0d1f09dd39b2d5.jpg)
3/15
© Sputnik / I. Kouznetsova
“暴風雪”女子科學體育探險隊成員。
© AFP 2023 / Michael Field 南極停車場。
![南極科考老照片 南極科考老照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42/56/1027425699_0:0:1043:1341_600x0_80_0_1_afc3f488be904614cb253c7855ffdec4.jpg)
4/15
© AFP 2023 / Michael Field
南極停車場。
![南極科考老照片 南極科考老照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42/57/1027425727_0:0:2891:2048_600x0_80_0_1_e4cbaa96a1302eb850516ac020606ae6.jpg)
過冬者帶著雪橇和物資從南極“米爾內”天文台碼頭上岸。
![南極科考老照片 南極科考老照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42/57/1027425754_0:0:3000:1908_600x0_80_0_1_aeda1dd52e77ee4fea867168d94ee8be.jpg)
南極沃爾塔特山脈,俄羅斯“新拉扎列夫斯卡亞”科考站位於這一地區。
![南極科考老照片 南極科考老照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42/57/1027425781_0:0:2047:2054_600x0_80_0_1_7885093ff064c6706870568d7eb76971.jpg)
以“莫洛焦日納亞”考察站為基地的蘇聯第25次南極考察隊成員、高空氣象學家鮑里斯·久科夫正在啓動無線電探空儀。
![南極科考老照片 南極科考老照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42/58/1027425835_0:0:2959:2048_600x0_80_0_1_28f51877df147c8ebef16e71fab6ea3d.jpg)
南極“暴風雪”女子科學體育探險隊成員。
![南極科考老照片 南極科考老照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42/58/1027425862_0:0:2047:3076_600x0_80_0_1_6a35b03a164fc73e69827da549b960fa.jpg)
南極喬治王島上的聖三一教堂。
© AFP 2023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成員在南極,1990年。
![南極科考老照片 南極科考老照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42/58/1027425889_0:0:2863:1881_600x0_80_0_1_9d947cbd9fd0ac7b91f4b9d193e9996b.jpg)
11/15
© AFP 2023
國際橫穿南極考察隊成員在南極,1990年。
![南極科考老照片 南極科考老照片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https://cdn.sputniknews.cn/img/102742/59/1027425943_0:9:2048:975_600x0_80_0_1_ed28e8c299cdc82527431b57152cf7d1.jpg)
南極夏季暴風雪。麥克默多站155號房旁的停車場,自行車被新雪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