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那些同俄羅斯開展軍事技術合作的國家進行二級制裁,應該說是史無前例。即使在冷戰時期美國也沒有單方面企圖通過制定國內法來懲罰那些同蘇聯進行軍事技術合作的國家。
當然美國暗中也從外交上說服發展中國家不要購買蘇聯武器,但這種制裁從未體現在法律層面。較大並有影響力的發展中國家都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例如,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的伊朗,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同時與美蘇開展合作。
與冷戰時期以及後來的暗中施壓不同,現在美國公開聲稱自己有權單方面決定某一國家是否同俄羅斯進行軍事技術合作。由此可見,任何國家通過這樣一種法律,都會製造一個危險的國際法律與政治先例。美國可以隨時隨意利用它,阻止其他國家間任何形式的技術與軍事合作,不一定與俄羅斯有關。
例如,按照這種邏輯,美國完全可以以某些技術的賣家或買家是美國現政府不喜歡的制度為藉口,控制全球航天技術、核能或超級計算機等領域的技術貿易。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應表現出要讓美國這一政策失敗的決心。
美國在實踐中實施這些制裁,困難重重。因為我們知道,目前美國以及整個國際社會甚至都不能阻止朝鮮的武器出口。聯合國安理會有禁止對朝武器出口的制裁決議,各國都應遵循。朝鮮並非世界軍事大國,它在武器市場中所佔的份額不大。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其他國家有權阻止並檢查被懷疑有運出或運往朝鮮武器的船隻。
當然,誰也不可能"挺身"阻止俄羅斯出口武器。俄羅斯與數十個國家的大規模武器貿易,不可能就此罷休,哪怕是因為此前俄羅斯提供的數百億美元的武器還需要技術維護和配件。而在許多情況下,根本就不可能取代俄羅斯武器。
同時,制裁有可能導致未來幾年一些合同延遲履行。例如,將給通常的結算機制製造困難。有必要建立一種新的結算機制,以保證俄羅斯供應商與外國買家的安全。10月31日俄羅斯副總理尤里·鮑里索夫透露,向印度提供S-400的合同將用盧布簽署。取代美元用本幣結算,看來將成為俄羅斯與自己夥伴開展軍事技術合作的一貫做法。最終俄羅斯武器出口未必會減少,相反,倒很有可能擴大,因為新的本幣結算機制將更有利於買家。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與本台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