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否能夠依靠老辦法把本國從金融危機中拯救出來?

© AP Photo / Mark Schiefelbein中國是否能夠依靠老辦法把本國從金融危機中拯救出來
中國是否能夠依靠老辦法把本國從金融危機中拯救出來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關注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表示,美中貿易戰引起中國股市下跌。中國當局為各個上市公司注入流動性,以避免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在2008年到2009年,這些措施曾經幫助避免經濟硬著陸。但現在形勢因對外政治因素而複雜化。老辦法現在是否能夠湊效?

中國上證指數下跌3%,幾乎跌至過去4年來的最低點。整體而言,從今年1月以來,中國股市已經下跌30%。股市下跌可以被認為是完全合理的。首先,中國當局自年初以來加強了減少國民經濟貸款總量的政策。其次,美中貿易戰使形勢大大複雜化。按照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中國經濟第三季度的增長放緩至2009年危機後創紀錄的低指標,比上季度降低1.6%,或者年增長率為6.5%。中國和美國互相實施的新關稅稅率把中國的工業生產往下拉:今年9月份中國工業生產僅增長5.8%,低於預期。貿易仍像過去一樣為中國經濟做出重大貢獻,但這個領域也在複雜化。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劉鶴: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股市造成影響 雙方正在接觸
實際上,中國一些國內問題也加劇了股市的下跌。不少上市公司獲得抵押貸款,但貸款合同的條件是,在股價低於某種界限值的情況下,股票將轉歸貸款機構所有。而貸款機構在驚慌失措中則試圖低價拋售股票,以獲得一點現款保障。而這個過程分明就是經典金融危機的前兆。
中國當局試圖保護股市不下跌。他們是依靠2008年金融危機時採取的飽經考驗的老辦法來這麼做的:為各個上市公司直接注入流動性。中國深圳市政府宣佈為30家深交所上市公司提供至少150億元流動性的計劃。廣東順德市也宣佈成立各公司支持基金,這一地區被認為是廣東的製造業基地。最後,北京也決定成立100億元基金幫助高科技公司,以此支持這些高科技公司的股價。
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為避免經濟硬著陸,中國當局向國家金融系統注入5850億美元的流動性,佔GDP的12.5%。這一措施是有效的:中國是世界上位數不多的以增長走出危機的國家。一攬子金融援助作為基礎設施項目的貸款和發展重型工業的貸款,在各個公司之間分配,因為這些領域當時為確保國家GDP增長做出了最大貢獻。但這一切導致了過剩基礎設施的出現,系列行業產能過剩,結構失衡。巨量貸款資金沒有返還。因此中國當局擔憂國家經濟中貸款過度的問題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研究員白明告訴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現在形勢不同了,因為形勢因對外政治問題而複雜化。因此以流動性輓救經濟的老辦法可能行不通了。需要謹慎的配套措施。

他說:"不能不要流動性,但是也不能只要流動性。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一定是要有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這其中有一定的比例關係的,要"用的好、用的准",否則,以"大水漫灌"的方式注入流動性,結果只會適得其反。其次,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進一步強化改革力度,激活市場活力,包括改善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給企業更多的自由度,讓資源得到更加優化的配置。同時,也要進一步夯實股市發展的實體基礎,也就是虛擬經濟發展的實體經濟基礎。因為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一旦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產業沒有前途,加之粗放式增長,那麼股市不可能會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所以,我國必須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模式,今後要更加強調經濟發展的技術含量,而不是過像過去一樣,僅僅依靠投入資金、人力等等,造成邊際效用遞減。"

與此同時,結構性變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現在就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目前與金融刺激同時採取的還有行政措施。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銀保監會)呼籲貸款機構不要拋售一些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公司的股票。但這是否有助於防止金融市場的進一步下跌,目前這還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作為貸款保障而抵押的股票價值6030億美元,這佔中國股市整體市值的11%。

新聞時間線
0